“外国人到中国来求购我们的产品,那种感觉真是爽极了!”说这话的时候,苗连生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兴奋。但很快,记者觉察到了这位民营企业家的另一重心思。
12月18日,德国太阳能发电公司GWU公司总经理威斯迈斯专程来到河北保定,参加苗连生的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的二期扩建仪式。午宴结束后,苗轻叹一口气说:“威斯迈斯都快哭了。”为什么?苗连生说,威斯迈斯想从天威英利公司购买2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而公司只能给他提供1.5兆瓦的组件。显然,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
作为天威英利的总经理,苗连生当然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不愿让“上帝”失望。这也是促使他进行二期项目扩建的原因。
太阳能炙手可热
2004年,全球光伏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跳跃式发展年,整个光伏行业从源头产品的硅片到终端产品组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太阳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太阳能发电无污染、安全、寿命长、维护简单、资源永不枯竭等特点,使得太阳能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全球光伏电池的生产持续高速增长,每年以30%-40%的速度递增。
2003年世界范围内太阳能生产能力为740兆瓦,而实际市场容量远大于产能。这种供不应求的趋势与产能的明显不足,形成了目前太阳能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特有的“卖方市场”格局。庞大的市场需求量强烈刺激着国际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许多国际著名大公司争相涉足这一行业。但是由于太阳能光伏行业的高额投入(如一台多晶硅铸锭炉设备的价格高达几十万美元),且设备采购周期长,生产技术复杂等门槛的限制,又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快速普及。
与欧美知名企业同台竞技
太阳能发电需要的部件主要包括多晶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一条完整的光伏电池产业链包括从最初的硅材料到硅锭、硅片、电池片,最终产品是电池组件。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备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企业。据介绍,天威英利1999年因承担国家“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工程”而与太阳能产业结缘,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拥有多晶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三条生产线。2003年12月18日,三条生产线全线投产,通过抓产品质量,取得了UL、CE、TUV、IEC等全部国际质量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与欧美同类知名品牌同台竞技,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打入国际市场,并赢得了稳固的国际市场份额,产品90%销往国外。公司在产品选型上,以满足国际市场的150W、160W到300W大功率组件为主。从今年初实现第一批大功率组件产品出口欧洲以来,公司与国外10余家太阳能供应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产品订单已经签到2007年。
“就现在的形势看,再有几十个天威英利生产的产品也不够卖的。”苗连生说。从去年,他就酝酿着二期扩建的事。扩建之初,一些光伏行业的专家为他捏着一把汗:搞这么大的规模,能卖得出去吗?而苗连生的打算是,天威英利一期三条生产线的组件封装能力只有50兆瓦,受制于前端多晶硅片和电池片的产能小,大部分电池片需要购买,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失去了掌握市场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公司在扩建上拥有良好的基础,许多扩建所需的辅助设施,在项目建设初期就预先完成了。这使得二期扩建省了不少资金和时间。
一年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苗连生的超前的市场眼光。
二期扩建从今年11月份开始,追加投资4亿元,到明年8月份二期扩建完成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硅片70兆瓦、电池片50兆瓦、组件100兆瓦。
扩建主要内容是,硅片、电池和组件三条生产线同时扩产,以原有生产面积11000平方米为平台,尽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空间,优化工艺、配置和布局,实现生产能力的最大化。
硅片生产线是此次扩建的侧重点,因为它是整个太阳能电池产业链中的最前端产品,直接影响到后两条生产线的产能。这条生产线集中了目前世界最优秀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此次扩建,增加多晶硅铸锭炉20台,破锭机3台,多线切割机5台,达到年产多晶硅片70兆瓦。
其次,增加一套世界先进的全自动太阳电池生产线,包括大型PECVD设备、扩散炉和丝网印刷机等,产量可达每小时1400片,年产多晶硅电池片50兆瓦。引进的这条生产线是采用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先进设备,利用最新一代电池生产工艺,有效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采用这些工艺生产的多晶电池,其转换效率可达到大于15%的水平。
组件生产线在现有10台层压机的基础上,增加四条全自动焊接、敷设、层压于一体的组件生产线,提高组件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达到年产太阳能电池组件100兆瓦的能力。
苗连生说,这次二期扩建项目是公司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中的一部分,是扩建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完后,还要进行三期和四期扩建。目标是从2004年到2010年分三步走,建成百兆瓦级大型光伏企业集团,打造世界知名品牌,跨入全球光伏行业前列。
何祚庥语出惊人:沙漠将成能源基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在二期扩建项目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番话,如重石击水,激起了层层波澜。他说:“前一段时间,我曾关注风能,现在我开始转向太阳能,而且是高度关注太阳能。在我国能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我把希望寄托于太阳能。”他说,我国有85.4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如果将1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上的阳光转变为太阳能,能够发电25亿千瓦,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过去沙漠在人们印象中只是不毛之地,而将来,沙漠将成为中国的能源基地。
据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冯之浚透露,如果不出意外,《可再生能源法》将于明年6月份出台,将用法律和市场机制来推动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业内专家预测,《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将加速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我国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有望超过40%。到2020年,系统年产值将接近3000亿元。规模效应将大幅度拉低生产成本,按目前的发展速度推算,系统造价将从目前每瓦70元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40元甚至更低,2020年有可能达到30元的水平。
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会长赵玉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等都制订了强有力的扶持太阳能发展的政策,使得光伏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果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能够在明年出台,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预计到2010年,世界光伏电池组件的产量将达到5千万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