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输液一扎到位美将临床试验血管照相投影仪
血管较细的病人在打针或者输液时,往往会多吃苦头。不过,随着一款新仪器———血管照相投影仪的应用,一针扎不到位的情况将不会再出现。
这款由美国田纳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师赫伯特•泽曼开发的血管照相投影仪可将人的血管脉络清晰地投射到皮肤表层,形成一片绿色投影区,护士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针头扎进血管的准确位置。
在纽约罗彻斯特举行的光学开拓者会议上,泽曼展示了这款被他称为“血管对比度增强仪”的新发明。整套装置包括一部近红外照相机、一台电脑和一个桌面投影仪,近红外照相机用来捕捉病人的血管图像,计算机通过成像软件加大影像的对比度,并由桌面投影仪将血管脉络图展现在皮肤表层。
据泽曼介绍,所使用的照相机的镜头周边有一圈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可发出波长740纳米的光,这一波长能被人体血液吸收,然后由周围的组织发散出去。这样,在镜头下,脂肪和其他组织呈现较浅的颜色,而血管和血液的颜色较深。照相机拍摄的画面被实时地传输到计算机上,计算机则通过添加绿色背景使图像中血管和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更加清晰。
泽曼表示,这台血管对比度增强仪的技术关键在于保证投射出来的血管脉络正是扎针的准确位置,否则后果只会更糟糕。所以他将照相机和投影仪呈90度直角放置,然后在二者45度夹角处摆放一面“热镜”(如图)。这面“热镜”可以反射红外光,但在可见光下是透明的,这样就保证一条血管的实际位置与其呈现在皮肤表层投影位置的误差不会超过0.06毫米。
血管对比度增强仪能够拍摄到皮肤表层以下8毫米深处的血管图像,而选用绿色作为背景是因为绿光不会被红外照相机探测到。泽曼推出的样机只有鞋盒大小,便于携带。今年年底,将有三台血管对比度增强仪在田纳西州的一家医院进入临床试验。
毫微技术新应用呼吸型二氧化碳测量仪
据《自然》杂志最新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呼吸型二氧化碳测量仪。这种仪器应用了最先进的毫微技术,它所具有的易携带、易操作的特性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通过检测患者的呼吸来判断病情。
科学家们指出,患者呼吸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水平的变化能够清楚表明该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是否需要最及时的处理。在医院,医务人员会利用一整套复杂的仪器来检测患者发出的这种至关重要的信号,但是急救人员需要一种更小、更易携带的仪器来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艾默利威尔市的nanomix科技公司的亚力山大·斯德尔和他的同事们把研究目标投向了碳元素毫微管。这种微小而又中空的碳毫微管具有导电的特性,一直以来都被用作晶体管的电路组成部分。
该研究小组将这种碳毫微管与其它定制的聚合体融合为一体,用来检测二氧化碳。当这种聚合体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时,它们所带的电荷就会改变。而随之引起碳毫微管内的可测量的电压变化,利用一个电子
传感器就可以检测到这种电压变化,并通过其它特定仪器反映给医务人员。
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的《高级材料》杂志上,根据所得结果,当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10%的时候,碳毫微管的电导率就会产生五分之一的变化。科学家还同样指出了气体含量水平变化与晶体管导电率变化的平行性。
由于实验结果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看好,该研究小组计划与医务人员共同开发研制一种能够具体应用于该领域的仪器。
英国斯特灵市毫微技术研究所的专家奥提利亚·萨斯尔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毫微技术会为医学应用带来许多实用的科学仪器,例如检测患者体内和体外的其它一些分子的仪器。他还说道:“科学家一旦开始研究碳毫微管的应用,他们就会去考虑该技术领域的各种可能性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center]文章录入: 中华网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