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 昨天,一台酷似活鱼的
机器人在北京一处公共游泳池下水,标志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究的仿生机器鱼研制成功。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王田苗介绍,这台机器人学名“SPC-II仿生机器鱼”,是我国第一条可用于实际应用的仿生机器鱼。它身长1.23米,色泽亮黑,由动力推进系统、图像采集和图像信号无线传输系统、计算机指挥控制平台3部分组成,主要制造材料为玻璃钢和纤维板。它的最高时速可达1.5米/秒,能够在水下连续工作2至3小时。
王田苗称,这台机器人在今年8月曾辅助考古专家对福建郑成功古战舰遗址进行了水下探测。在两天的实验中,机器人累计在水中工作约6小时,对4000平方米的水域进行了摄像考察,并把有关图像即时传送到水面指挥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谭民表示,仿生机器鱼不仅可以用于水下考古、水中摄影、探查狭窄水道、测绘海底地形地貌,还可进行水中养殖和捕捞,并作为水下微小型运载工具,在抢险搜救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