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全开放的市场体系中,中国的食品企业将如何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业务实践,提高管理水平,打破在发展中遇到的僵局,迅速构筑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呢?日前,在由用友软件和山东鲁花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行业价值,真实体验———2004中国食品行业信息化高峰会”上,来自三鹿集团、燕京啤酒、草原兴发、嘉里粮油、北海粮油、思念食品等众多中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专家们阐述了他们对于信息化的观点,并进行了经验交流。
行业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业内人士认为,行业特性决定了食品行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首先产品保质期比较短,因此对库存管理的要求比较高。而有效的网络分销系统不仅能够管理库存,还能实时监控库存,实现先生产的先出库。
第二,销售渠道庞大,销售环节复杂。以鲁花为例,现在已经有40几个网点,下面还有更多的分点,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么庞大的销售体系管理好?专家认为,信息化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将管理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
第三,产品类别多、品种多、变化大,销售环节产生很多不同的数据。如果用手工处理将非常困难,所以必须利用一个系统把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地域及时搜集到位,然后作及时、有效地分析,最后做有效预测。否则市场的分析、销售的预测、生产的计划只能是依照历史数据来做判断,不仅周期长,而且误差大。
第四,食品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能做到从生产系统去控制产品的质量,通过分销系统去全程跟踪每个产品的销售情况,那么一个企业的质量差异优势就能够显现出来了。
用信息化解决成长的烦恼
由于行业的特性,食品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非常令人烦恼的,那么运用信息化可以解决这些瓶颈吗?峰会上,鲁花公司的总裁孙孟全先生和草原兴发的副总裁王明辉先生对此现身说法。
据孙总介绍,作为国内三大食用油生产企业之一的鲁花公司,近年来,随着其全国市场的不断推进,企业规模得到扩大,分销体系进入了快速扩张时期,从2000年的22家分公司变成了2002年的44家,随之成长的烦恼也接踵而来。企业销售规模越扩大,对异地物流和资金流的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一方面,在不断膨胀的业务需求面前,业务操作的重复率和失误率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传真+电话”的传统业务操作模式和信息交流、沟通方式也暴露出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得到的数据都是严重滞后,使总公司对市场的反映相对迟缓,影响了公司的决策。甚至,公司领导对已批复的请示的实际执行情况无法落实,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
2002年9月,鲁花选择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信息化,在总部和下属44家分支机构中部署用友网络分销系统,为自身构筑了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的异地业务管理平台和面向多层分销渠道的电子商务平台。该系统的应用,为鲁花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据国内权威和中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AMT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在峰会上正式发布的“食品行业成功模式分析与鲁花分销系统应用评估”报告显示,鲁花应用用友网络分销系统,通过实现对分支机构资金的集中监控,避免流动资金沉淀1800余万元;避免商品失效而挽回的库存损失300余万元;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导致传真及电话费用的节约50余万元;建立分公司磨合期从8个月下降至2个月左右;订单处理周期从以前的4天下降为目前的2天;仅在2004年春节,鲁花公司通过系统实现异地库存调拨800吨,总计价值632万元;此外,因系统先进的B/S结构和用友公司IT外包服务而实现每年节约实施和维护费用100余万元。
而草原兴发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是随着扩张,从1999年开始把销售管理由结果管理过渡到过程管理时带来的处理报表的巨大负担。也是在2002年草原兴发开始采用用友公司的软件筹划进行信息化,并由开始采取内部的信息沟通、网上沟通,到逐渐地引进软件操作系统从而形成了体系。王总认为,这个软件系统对于完善管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原来不能干的事现在可以干了,比如作为食品行业来讲最关键的产品研发的方向问题,以前很多产品的研发是看到市场有什么就做什么,总是落后于市场,而现在通过网络形成的庞大的数据库可以完全反映每个地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目前大概用3天到7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产品的确定和信息收集。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反馈,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而且也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草原兴发品牌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