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平均每辆车的电子装置占整车制造成本的23%,但是这个比例还将随着汽车电子的应用不断深入,以平均每年9%的速度递增。据CCID预测,2005年,中国汽车电子规模将达到600亿元,2006年达到780亿元。 随着我国汽车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集群效应也开始显现。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路平介绍,2003年,天津市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额突破50亿元,相比2002年增长46.8%。
这样的数字令人振奋,但反观我国汽车电子业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奶酪”时,能拿到多少真正属于自己的呢?其实现状不容乐观。
[B]产业链的断层 [/B]
目前,国内汽车电子企业约有1000多家,但绝大部分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产品单一并且技术含量较低,规模化大生产还未形成。据有关人士介绍,国内汽车电子产品主要集中在车载电子领域,如汽车音响、仪表、通讯导航等。
同时,国内汽车电子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上的研发不足,供给能力还极为有限,多类产品大量依赖进口,导致多类产品的价格持续看涨。一方面,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产品越发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汽车音响和汽车空调等产品供过于求。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袁大宏教授在此次论坛上提出,虽然2003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已达到550亿元,但是汽车电子产品主要以进口为主,国内合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产品所占份额不到30%。3∶7的巨大反差,“肥水流入外人田”的现状,折射出中国汽车电子业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而看到国内汽车业巨大增值潜力的国外汽车电子供应商也纷至沓来,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进程,近几年新成立的汽车电子企业中,合资企业约占70%。中外合资合作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产业竞争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当然,关键产品的核心技术也依然由外方把握着。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博士说:“他们用40%的资本,控制了我国汽车电子50%的市场,攫取了我们70%的利润。”
汽车电子的合资加上汽车整车的合资,国外汽车电子产品出现了产业链垄断的现象。日本厂商、欧美厂商各在自己的盘子里大快朵颐,无形的壁垒让国内汽车电子业难以真正大步前进,而破解这层坚冰显然要以实力说话。
[B]协同发展是关键 [/B]
目前汽车已成为高科技技术的载体,对中国汽车电子企业而言,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当务之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龚进峰博士指出:“有些汽车电子产品不是我们不能做,而是产业链脱节,合资整车业的外方把其配套零部件带到中国,国内企业没有办法介入,做起来太难。”这需要国家支持鼓励整车企业采用民族企业的汽车电子产品与零部件。
王小广博士指出,没有自己的产业链,汽车产业就不会真正发展,只有建立自己的产业链,才有筹码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目前从中高端突破还不太可能,应从低端入手,在中低端研发上取得突破。
袁大宏教授指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是和整车开发同步进行的,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不能进行新车型的开发;而只有建立了中国自己的汽车电子产业,才有可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只有有了自主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国外产品的价格才可能趋于合理。
海南汽车技术中心产品部经理丁渭平博士指出,随着模块化供应成为发展趋势,意味着包括汽车电子企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协同设计,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可由资金、技术实力较强的零部件制造企业与需要技术支持的中小型整车制造企业组成联盟,合作实施技术攻关,成果双方共享;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并促进科研成果的吸收、转化与推广应用。
[B]倾力发展重点产品线[/B]
下一步汽车电子发展重点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据悉,汽车上70%的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未来汽车电子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动力总成、底盘控制、车身控制、主被动安全、汽车网络、通信系统等方面。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赵波在发言中提到,发展汽车电子是发展汽车业的必然选择,汽车电子正是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具体应用。为推进汽车电子业的发展,信息产业部已把汽车电子专项列入电子发展基金。
同时,信息产业部将重点发展六项汽车电子产品:一是汽车计算平台;二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CU;三是汽车行驶监控记录仪;四是车用音频、视频导航系统;五是汽车用半导体器件及专用芯片;六是智能交通系统。这也反映了在未来技术领域,中国汽车电子将重塑竞争力。
袁大宏教授还指出,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国内企业应该着力从这些方面寻求突破,占据主动。以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而言,需求量超过200万台,ECU成本大约为200元,售价700元,如按200万套计算,系统每套2500元,年产值可达50亿元。此外,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销售额将达到437亿元至634亿元。同时,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企业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与提高给予了高度重视,相信在2~3年后,会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为国产汽车配套,形成一定规模。
我国一些传统的企业也在汽车电子领域不断寻求发展空间,如家电企业中的海尔、夏新,软件业中的东软,通信企业中的中国普天等都已经涉足汽车电子行业。中国汽车电子能否在未来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