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我国传感器业发展现状及与国外差距分析

我国传感器业发展现状及与国外差距分析

发布时间:2004-08-16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传感器

导  读:

一、建立传感器产业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电子化的时代,随着人类探知领域和空间的拓展,使得人们需要获得的电子信息种类日益增加,需要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因此要求与此相对应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技术必须跟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它是人类探知自然界信息的触觉,为人们认识和控制相应的对象提供条件和依据。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的传感技术,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    

  传感器是流程自动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关键基础之器件,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水平,自动化技术水平越高,对传感器技术依赖程度越大。在信息社会中,人们为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用传感器来检测许多非电量信息,如力、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湿度以及生物量等等。不难看出,传感器技术是涉及国民经济及国防科研各领域的重要技术。一些早已形成传感器产业的发达国家在本世纪末乃至二十一世纪仍把传感器技术作为重点技术加以发展。    

  由以上传感器的作用和地位可以看出,如果不建立我国自己的传感器产业,而一味依赖从国外进口传感器来满足需要,将使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力量的加强受到制约,因此必须尽快地发展我国的传感器产业。    

  
二、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    

  我国传感器的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分散、实力不强、市场开拓不力。我国从事传感器研究和生产的单位约1300家,居世界第一,但真正形成一定规模的却寥寥无几。多数企业是低水平的重复,处在生产的初级阶段。    

  传感器属于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高技术产品,其技术水平决定于科学研究的水平,而我国在传感器研究方面科研投资强度偏低,科研设备落后,加之我国存在科研和生产脱节的现象,所以影响了传感器科研成果的转化,造成了我国传感器产品综合实力较低,阻碍了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世界传感器的种类约有2万种,而我国经过“八五”、“九五”的发展目前也仅有3000多种,尚有大量的品种需要我们去开发。同时,我国传感器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主要是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和产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传感器产业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产品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15年左右,但是从统一市场的观点看,我国具有传感器的广阔市场,所以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前途还是光明的。    

三、形成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1.国家对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十分重视    

  国家科委于1987年4月制定的《传感器发展政策》白皮书中确定了“必须大力发展传感器技术,特别是要把新型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中优先领域予以发展”。1991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第21条明确了要“大力加强传感器的开发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普遍应用”。    

  2.我国传感器技术研究水平迅速提高    

  国家对提高我国传感器研究水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建立了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计委将传感器技术研究列为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委在“863”计划高技术项目中也列入了有关传感器技术研究。通过上述措施不仅使我国传感器研究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迅速减小,而且在科研单位及高校中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传感器研究队伍,如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均有专业研究队伍,他们目前均在知识创新及技术创新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3.国家制定建立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    

  “八五”、“九五”期间,我国有关传感器产业的相关专业部门,如信息电子部、机械工业部等,都分别组织有关科研和生产的专家制订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的制订将有序地调整我国传感器产业结构,迅速合理地发展传感器产品,这无疑对建立我国传感器产业有积极的作用。    

  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概括起来是:困难是存在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把握机遇,努力建立我国的传感器产业。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5ps.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遭欧盟两指令

下一篇:绿色化:塑料薄膜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传感器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