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内的厂商目前还声称投资纸浆只是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但谁能否认,纸浆不是内外纸业巨头觊觎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呢?
目前,一批跨国公司竞相在华南地区投资纸浆项目,而国际纸业牵手国家林业局达成林浆纸一体化合作协议,无疑助力了大规模投资纸浆的热潮。 风向突变
与一直以来纸业众巨头在中高档纸品市场的鏖战相比,2004年,纸业逐鹿让人感觉风向突变——纸浆正在演变为厂商布局的新焦点。建厂追加对纸浆的投资等动作在这场表面上不动声色的转变中逐渐明朗:全球纸业十强APP在海南洋浦的金海纸浆厂计划今年10月开工投产,这个一期投资70多亿人民币的纸浆厂年生产能力将达60万吨,这将使APP中国目前100%的纸浆进口降为40%.去年12月25日,APP在广西钦州投资的年产6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奠基,纸浆厂预计于2005年底投产。而APP的目标是在中国形成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在过去几年间,APP已经投资3亿美元左右用于实现这一目标。
世界第二大林浆纸生产巨头、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Stora Enso)最近也与广西高峰集团签署协议,计划动用16亿美元在广西建设一个大规模纸浆厂。
台湾商贾也迅速做出回应,台湾最大的纸浆厂——中华纸浆公司宣称,将把公司投资的广东鼎丰纸业的纸浆产能从7万吨提高到10万吨。同时,中华纸浆还野心勃勃地公布了更为宏伟的投资计划,计划在广东西部再设立一家35万吨产能的纸浆厂,总投资高达5亿美元。这样,中华纸浆的总产能有望跃升到70万吨以上。
国内纸企也不甘示弱,中国西部最大的纸浆林产业化航母——亚克林业将投资1.5亿元资金,建立50万吨级大型木浆造纸厂。
国内纸业竞争的战场似乎已经转移到纸浆这一纸源环节上来。
谁都知道纸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而且,造纸业又有很高的规模生产要求,国际上通常的规模产能特点是,纸浆厂至少30万吨。那么,众厂商巨资注入这个“三高”的产业链中,原因为何呢?
先看看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纸浆价格从原来不到450美元/吨达到了现在的600美元/吨。
中国纸浆需求占全球市场的10%,中国2003年进口纸浆为604万吨,当年中国纸张产量为4200万吨,估计需浆2500万—3400万吨,进口浆占总浆(含草浆)的比例为20%左右,似乎并不高。但需注意,中国目前木浆造纸比例仅21%,604万吨进口木浆是我们目前木浆需求量的70%以上。也就是说,目前中国造纸所需的纸浆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国际纸浆价格的风吹草动都必然对中国有剧烈影响。
APP中国一位新闻发言人告诉本刊记者,目前APP进口纸浆所需的资金占造纸的整个资金投入链的高达50%.业内人士分析,APP在中国市场运作比较成功,与其原料来自印尼集团内部纸浆厂、运输距离比较理想有很大关系。但APP尚且如此,可见斯道拉。恩索的苏州紫兴厂至今仍然亏损,与进口的原料价格过高不无关系。所以,能否就地取材对造纸业稳定原料来源、降低整体成本、保证现金流举足轻重。
显而易见的是,纸浆价格的飙升,在纸成品难以短期大幅上扬的前提下,成本的增高进一步摊薄了纸业的下游利润。
如此一来,在国内外纸成品所营造的价格环境中,节约成本是内外资不惜血本投资建设纸浆厂的首要原因。
另一个不得不注意的事实是,目前世界纸浆库存已处于历史的最低点,欧洲客户的纸浆库存已降至近几年来的平均线以下。2001年以来欧美纸浆需求的大幅下降及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产能高速扩张(年均达到4.4%),导致许多纸浆厂家开始调整结构,压缩生产。
再加上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使纸浆厂商不堪重负。如果仍按老价格出口,即使出口量增加10%,它们也无法从中获利。
在中国建设纸浆基地除了节约成本,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度,赶上这种全球纸浆匮乏的时机,抓住机会搞个反输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尽管国内的厂商目前还声称投资纸浆只是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但谁能否认纸浆是内外纸业巨头觊觎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呢?
闪电式圈地造林 纸浆来源于木材,木材来源于树林,造纸业几乎封闭的产业链特性决定了人们对于纸浆的上一环节——造林的冲动。
从1994年起,APP开始在海南、广西、广东等地大规模圈地造林。来自APP内部的数据:截至2004年5月,造林面积已超过220万亩,APP在中国投入林地建设的资金总额也超过10亿元人民币。目前,APP中国已在海南、广东、江苏等地建立大规模速生林苗圃中心。APP与云南省的合作始于2002年8月,短短一年多以后,它已经在整个云南圈定了2750万亩的庞大的林浆纸基地。
巨大的商机还吸引了其他国际纸企的目光:斯道拉。恩索公司在与广西高峰集团签署的协议中提出,前者将投资1.5亿美元,与后者合作营造15万公顷速生丰产林,建设广西沿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林业基地;日本王子公司、香港嘉汉木业公司等大型造纸企业也相继打算在广西实行庞大的人工造林计划。
业内人士称,广西宜林面积超过13万平方公里,有望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速生林生产基地。“林纸一体化”工程的兴起,也预热了广东各大宜林基地,逐渐进入纸业巨头的视野。
据了解,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速生林投资十分积极。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外商投资行业指导目录中,造林和制浆都属于鼓励进入的行业,这必然令国际纸业巨头投资活跃,从而降低这一领域的进入门槛,加剧市场竞争,而林业是一项回报周期长的投资,所以国内脆弱的资本还应三思而后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工造林如火如荼的现在,有媒体称速生人造林为“绿色沙漠”,并将带来“生态灾难”。在寻求利润增长的同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同时决定了利润的可持续性,背着“黑锅”上路将很危险。
谁来整合?
中国纸业目前面临的是产业积聚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造纸企业1万多家,其中90%以上是一万吨、甚至几千吨的小厂。这是中国“以草为主”原料政策的直接产物,也是造成中国纸业污染环境难以治理的重要根源。9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整治造纸工业的污染问题,关闭了大量万吨以下的小厂,但仍然是世界造纸企业数最多的国家,平均规模仅有1.2万吨。目前,中国纸业达到100万吨产能级别的企业只有3—4家左右,即APP、山东晨鸣、山东太阳等。30万吨以上10余家,10万吨以上有60余家。粗略估算,中国纸业前十名的生产能力总和约占中国纸业总产量的2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前十名的产量往往占据80%以上。
在踊跃的纸浆投入方面,存在同样的问题。
据国家发改委透露,中国将在2010年前完成总投资达2000亿元左右的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在东南沿海一带建立造林、造纸一体化生产基地,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纸消费需求,并缓解由此造成的对环境的巨大压力。在这2000亿元的总投资中,政府将仅投入一小部分,对参与项目建设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绝大部分投资要依靠多渠道融资,其中包括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和外商投资。有了国家政策的“绿灯”,在向目标高歌猛进的过程中,这个链条又会产生多少个实际上不堪一击的“小虾米”呢?
产业积聚度弱的局面,导致中国纸业无法形成规模优势,更严重的是,规模不达标,就根本无力投资环保设施,进行污水治理等,结果使纸浆成为造纸链条中污染最重的部分(以废水排放总量为衡量指标)。据估算,一个年产1万吨而无任何污染控制措施的小厂排放的COD总量,相当于甚至大于年产100万吨而有充分控制措施的大厂。可见,积聚程度的弱小实质造成了中国纸业的环保问题。整合,将是一个一开始就必须面对的问题。
来源:景华纸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