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印染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局面,多元化投资大量涌入,先进装备相继投产,新产品、新技术纷纷亮相,在全球的产能份额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世界印染业中规模最大的国家。在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印染行业带来的水污染压力也不容小觑。由于印染加工工艺的要求,印染布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同时排放水污染物。按2003年全国印染行业印染布生产量计算,印染行业年排放印染废水约16亿立方米左右,平均重复利用率不到10%。如何促进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在不久前召开的重点流域纺织印染行业污染防治座谈会上,来自环境主管部门的官员、印染行业的企业家、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聚至一堂,对此进行了探讨。
废水治理现状
我国印染行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截止2003年底,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五省产量已占全国印染布总产量的86.5%,而浙江、江苏、山东又是重点流域淮河、太湖所在地,水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严峻。由于印染业在工艺过程中排放废水,一些大城市已退出印染业,如北京市区内基本没有印染企业,上海市2003年印染布产量仅3亿米,不及一个大型印染企业年产量。印染企业在向小城镇转移,有不少是在工业园区内。
目前,印染废水治理以集中处理为主,部分大的印染企业单独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绝大部分印染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但由于各地达标排放标准不同,水环境功能要求也不一样,经处理后排放的印染水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新工艺、新原料、新染料、新助剂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使得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污染物变得越来越复杂,处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
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纺织印染污染的治理力度,一些地方甚至出台了比地方更为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如江苏省要求自2005年1月1日起太湖流域所有纺织印染企业执行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但总体来讲,纺织印染行业特别是染整行业集中地区污染严重。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加入WTO后纺织染整是利好行业,近几年均以二位数增长,处理设施难以同步,排放污染物总量有增加趋势;二是由于印染废水污染较重(COD一般为1200~1400mg/L,有的高达2000mg/L),经二级处理后仍难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三是我国印染大多数属中档、低档产品,利润薄,难以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分散的工厂,往往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四是不少私人企业,一味追求低价格,加上不规范竞争,使污水处理工艺、施工质量低劣,处理效果不理想。
思路和对策
当务之急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环境、资源等要素的制约,既可看成是对印染行业的严峻考验,也可看作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机。印染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本地区实际情况,达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地环保部门要根据当地区域水环境容量,适度控制印染产业的发展规模,促进印染行业从规模经济向效益经济过渡。可尝试在印染行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开展区域纺织印染行业发展规划的试点工作。
其次是加大设备改造力度,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做好国债支持的印染后整理技术改造项目,淘汰陈旧落后、能耗高、性能差的生产设备,用高新技术提升印染行业,尽可能采用先进设备,提高加工适应能力,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时,应注意对工艺技术的同时引进,使企业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市场要求。
按照《纺织工业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纺织工业中的大、中企业全部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核。应鼓励企业采用清洁高效的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节水,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采用低废、无废工艺,高效的设备和完善的管理,从源头削减废水与污染物产生量。对污染严重的印染企业,要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
加强对印染企业废水处理设施的监管。促进印染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使印染企业逐步进入印染园和开发区,便于印染废水的集中处理。为防止高浓度的印染废水未经处理直排进管,对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造成冲击,要加强对进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企业废水预处理情况的监管。
中国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