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对火电厂排污治理已出重拳。此前,国家环保总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环保部门严格贯彻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排污标准》),关于新标准的系列培训工作也正在展开。
实施新标准严格没商量
自2004年1月1日新修订的《排污标准》正式实施后,国家环保总局对违规电力企业毫不手软,湖南某电厂、贵阳电厂就先后因为违规而遭到重罚。
按国家环保总局要求,2005年1月1日之前,2001年1月1日以前建设的火电机组不达标的,在其限期治理项目未实施前,环保部门不得审批机组所属企业的新、改、扩建火电项目;2005年1月1日以后仍达不到《排污标准》的火电厂将遭到处罚,并根据超标情况,采取限期安装脱硫设施、更新除尘器或改装低氮燃烧装置等治理措施。限期治理后仍不能达标的,应限产限排或关停。2008年1月1日以前,所有火电机组均应安装符合《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1)要求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控仪器,并实现与环保部门联网。
国家环保总局目前已要求各地环保部门对本辖区火电机组达标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根据《排放标准》的要求,分别按2005年1月1日和2010年1月1日排放限值列出超标的2004年1月1日以前建设的火电机组名单,监督相关企业制定超标机组治理达标方案。
新标准滋润下的电力环保市场
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大气噪声处助理调研员刘孜介绍,2003年我国用煤量达到15.8亿吨,其中电力用煤高达8.5亿吨。火电厂等燃煤企业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燃煤电厂排放污染物有三种: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刘孜表示,如今规模以上的电厂锅炉都安装了除尘装置,火电厂排出的烟尘量在逐年减少。二氧化硫才是治理的关键,因为每燃烧1亿吨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就会增加160万吨左右。
“直到‘十五’期间,国内才初步形成了脱硫环保产业,成为单项污染物治理最大规模的产业。”刘孜说,全国每年火电厂脱硫的投资都在100亿元以上,迄今国内至少已有20~30家企业能够承担火电厂的脱硫工程。与此同时,国内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脱硫技术,加快脱硫设备的国产化,脱硫成本也大幅降低。国内电力环保企业巨头--凯迪电力的总经理曹维垣说:“20世纪90年代,企业的脱硫成本在1000元/千瓦以上,目前这个数字已经降到300~400元/千瓦,甚至更低。”这样一来,“脱硫的成本就占火电厂投资的10%以下,有的甚至达到5%~6%。”刘孜说,2003年底,全国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2.86亿千瓦,而安装脱硫装置的机组却只有1000万千瓦。
由于国家对火电厂排污标准的强制推进以及脱硫成本的降低,“2004年3月底,在建的和签约的安装脱硫装置的机组容量约5000万千瓦,现在这个数字还要大。”刘孜同时也表示,这其中大部分是新建机组,老机组所占比例很少。
什么绊住电力环保企业
面对诱人的市场,国内电力环保企业岂能不心动,但形势不容他们盲目乐观。
技术好像不是困扰企业的大问题。对于除尘技术,中国国电集团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朱法华认为:“国内电除尘技术现在跟国外没有差距,只是运行维护和管理要差一些;袋式除尘澳大利亚应用很普遍,但国内电力系统应用不太多。”对于脱硫技术,国内目前与国外“没有差别,90%以上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但中电联电站设备分会姚乃一工程师认为:“脱硫设备自己做没有问题,可是要达到设计值心里却没谱。”正是如此,曹维垣说:“由于一部分核心技术掌握不了,国内上规模的企业都与外国公司合作,为的是引进技术。”除了交“认门费”之外,国内脱硫企业每做一个工程,拥有知识产权的外国企业还会从中提走一部分利润。
巨额费用以及建成后的运行费用让电厂对脱硫心情复杂。据悉,江苏镇江谏壁电厂在建的两台30万千瓦机组要安装脱硫设备,总投资就达到两亿元。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林以达表示:“目前,电厂的脱硫投资基本上都要靠贷款,巨大的投入什么时间才能回收,这是电厂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姚乃一说得更为直接:“电厂罚款与贷款哪个更划算呢?”此外,刘孜表示:“老机组的改造困难也很多。1997年以前建的机组没有预留脱硫场地,供电紧张使机组也停不来。”
电力环保产业自身也有问题。曹维垣说:“国外公司根本进不来。因为他们的价格无论如何降,也要比国内产品的价格高好几倍。”但价格优势又造成另外不利局面:对手多起来,无序竞争加剧。再加上钢材涨价,所以“我们公司目前的订单饱满,但利润不高,比去年同期有下降。”曹维垣坦言。
看来,培育一个成熟的电力环保市场光有好的时机在自己的全部营业额中占了很大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