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把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完全纳入应用系统,完全与业务融为一体,就不需要信息主管(CIO)了。”或许有不少人会对这种观点持赞同态度。
在企业信息化的新阶段中,企业信息化领域提出了集中管理模式,以及高度集成化的业务管理平台。人们普遍认为,基于企业各项业务运营和管理控制的数据大集中背景,由集中产生有利于快速决策的企业管理模式,从而改造传统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管理由粗放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尽管认清企业的数据集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在信息化发展的现阶段,如何更好地把握数据集中的尺度呢?
理论和现实有差距
理论和现实之间总是有一定差距的,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也是如此。中国长江三峡建设总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金和平说:“从理论上讲,企业资源的集中和合理应用绝对是科学的,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包括我们在工程建设的初期,管理基础或者业务规范、流程整合的程度,根本达不到集中的要求,这时候集中反而不好。”
所以尽管有目标,在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据集中的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把数据大集中简单理解成一定要在任何阶段不顾一切的实行大集中。
就数据发生的具体情况而言,中国路桥集团技术发展部副总经理蔡奎元认为:因为数据发生的时候是不集中的,在处理的时候,应该根据数据的出处和管理的方式,有选择地进行部分集中和部分分散,这样可能更加有效。他说,只需把那些需要控制的企业数据集中,不需要控制的没必要集中。
广州南方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信息主管(CIO)刘鼎元认为,要不要数据集中的关键是看成本和效益。他说,集团对所属子公司、工厂是不是要数据集中,完全需视情况而定,主要应看效率和成本。
“数据集成”更准确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总工程师辛耀中对于“数据大集中”的概念持反对态度。他说,他反对数据大集中,如果把“大”取消,他一点也不反对。他建议,应该将“数据大集中”改为“数据集成”。
对于大集中之后的安全性和灾难性后果,国内企业也有颇多的顾虑。辛耀中说,安全性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一定要把生产控制、生产管理经营的核心部分保护起来,绝对要和其他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分开,才能保障安全。另外,集中后不容易备份,如果一定要备份,投资太大,一般企业承受不起。他还强调,过分大集中还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果敌对方投一个导弹或炸弹,整个行业都有危险。
超级大集中不可行
对于数据大集中到底集中到哪种程度,企业也有自己的看法,东阿阿胶集团公司信息技术部部长说,曾有人提议在一整条大供应链中,所有的企业都把数据集中在一起,这种所谓的“超级大集中”的设想在企业看来也是非常不现实的。
从一个企业集团来讲可以适时地实现数据集中,但从上游采购到下游分销只宜相互做部分数据接口,建立不同程度的灵活的多层次平台,以满足不同流程管理趋向。如果一味强调“数据大集中”,一旦新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大链条规模改动,形成一个新的断层和更大的“信息孤岛”,更有甚者可能导致系统瘫痪。
关于信息主管(CIO)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辛耀中还分析了几个阶段,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关键是要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生产经营业务中,真正形成良性循环。他说,通过计算机推动和应用系统拉动后进入良性循环是一个阶段;更高一个阶段,辛耀中认为就是取消信息主管(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