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外资合作方埃克森—美孚、壳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集体性退出西气东输项目。该项目管线投资已近半
日前,央视报道说,参与西气东输工程项目合作的三家外资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荷兰—壳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正式退出该项目。至此,这起总投资高达1400多亿元的特大工程项目面临外资合作方的“集体性撤退”。
尽管荷兰壳牌(中国)公司新闻发言人粟陆莎后来指出“发布退出这个消息的传闻是不真实的”,但在3月22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传出来的最新消息显示,三家公司之一的壳牌石油,确实已经退出西气东输项目。
但外资是否将从西气东输项目中走个一干二净?记者就此问题找到该项目的主要中方股东中石油集团总裁办公室公关处处长毕建国,他显然对此类问题已经不厌其烦,毕建国说,中石油作为上市公司,一些新闻的发布要受到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控制,对此事妄加评价有可能影响到中石油的资本市场。他透露,中石油近日将召开近期业绩公告的新闻发布会,届时将给此事一个说法。
昔日承诺今朝背弃 “引进来”长路漫漫
当能源紧缺突然成为一把利刃,一剑刺在正高速向前的中国经济的双腿上时,业内人士纷纷为解决能源问题支招,中国石油战略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很多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石油工业要实现高速发展必须同时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国加紧对海外石油上游的投资,在多个国家为介入石油资源上游行业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3年年底,历时9年之久的中国、俄罗斯和韩国三方的天然气管线项目谈判终于有了结果,据悉三国将建的天然气管线输送能力大于西气东输。随后,中石化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沙特王国石油部签署了天然气风险勘探开发协议。
走出去的捷报频传,然而“引进来”的道路却颇显坎坷。其代表项目-总投资达1400多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更是在“引进来”的道路上坎坎坷坷。
西气东输项目刚刚开工的时候,作为继长江三峡工程之后又一个世界级的特大工程项目,其最引人注目的一点,不仅仅因为它有着上千亿元的投资,更在于这么浩大的一个工程国家完全没有任何的投入,完全走市场化的道路全面对外开放。整个工程的上中下游全面对外资开放,业内人士评价,西气东输开启了中国特大工程项目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史兴全介绍,与外企谈判的过程应该说是从2000年的7月12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张国宝主任还组织一个新闻发布会,称全面的对外开放开始了。从2000年7月12日一直到2002年7月4日签字,历时将近两年时间,大小谈判上千次,史兴全本人直接面对外国人谈判也不亚于一百次。史兴全认为个中滋味酸甜苦辣咸皆有,意味深长。最终选择了BP(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壳牌和俄罗斯Gazprom(俄罗斯天然气),这四个集团后面还拽着很多小公司。
在分析西气东输项目引进外资的意义时,史兴全指出,通过西气东输这个项目学到外国一些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对我们来讲是个丰富和提高,也进一步加快了中石油这个上市公司和国际接轨,树立一个良好的国际公司形象。
业内人士分析,西气东输项目是由政府参与运作,在操作过程中更是企业行为与政府行为并驾齐驱。政府之所以要寻求与实力雄厚的跨国石油公司合作,正是看重跨国公司强大的技术与资金后盾,更能保证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风险大的西气东输项目更安全迅速地完成。
业内人士分析,在引进来这个环节上,中方看重的是技术的引进来和人才与资金的共享,外资一般看重项目的盈利,外资要撤出项目,一定是综合考虑觉得利润率和回报不够好,而项目本身投资巨大。
外资退出的几个说法 各有各的方向与目的
对于BP、壳牌、埃克森-美孚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相继传出的合作谈判破裂的消息,壳牌中国公司负责对外公共关系的粟陆莎解释道,壳牌对项目的评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任何项目都要满足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要求,它们就像板凳的三条腿,缺一不可。
早在2002年,英国BP公司就退出了谈判,史兴全当时分析认为,第一,BP(英国石油)自身矛盾所造成的,BP跟中海油在南方搞了LNG(液化天然气),西气东输也到长江三角洲,BP是怕自己打自己,怕自己内部的矛盾协调不了;第二,BP主要是和埃克森-美孚和壳牌两个比较,包括Gazprom(俄罗斯天然气),它的上游的能力比较欠缺一点。它主要是搞化工产品和下游市场的,所以上游参与,整个上游来补管道和下游,这样,它参加上游没有优势,这样它就选择退出了。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目前中外双方在西气东输管道合资项目上还存在分歧。比如合资年限的长短,资源的分配等,但这完全是企业行为,发改委鼓励中石油继续与外商保持接触。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时主要是对我们管线的折旧年限太短,外国公司希望能到28到30年,我们国家发改委决定是15年要折旧完,他们可能觉得风险比较大。这是一种商业行为,我觉得他们愿意来投也好,不愿意来投也好,问题不是很大。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西气东输工程要对外开放时所经历的1000多次谈判来看,壳牌等外企终于与中石油达成了中国石油控股的这样一个框架协议,这个事情本来就显得比较勉强,这也为现在的谈判破裂埋下了隐患。他告诉记者,他与壳牌一高层交流时该高层曾透露对西气东输的市场前景不看好,因为中石油市场观念不够,过分依靠计划进行市场开发。该人士分析,一方面几家外资认为投资回报率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西气东输工程实际一直是中石油自己操作,没有外部监督机制,在工程造价、控制等方面花销太大,甚至有一些去向不明,这也是让外资看不到希望、终于甘愿冒着得罪国家发改委的代价狠心放弃这一项目的原因。该人士同时认为,当然也不能忽略壳牌企业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束缚了其在中国投资的手脚。
技术施工能力均胜任 中石油独做西气东输
3月8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专题记者招待会上,张国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进展顺利,整个工程将提前一年于今年底全部完成。届时,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将直供上海、浙江等地区。
根据2002年各方签署的《西气东输工程合营框架协议》,在合资公司中,中石油、国际投资集团和中石化将分别拥有项目50%、45%和5%的权益。而整个项目合作期限为45年。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荷兰壳牌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各占15%的股份。对于双方谈判破裂的消息,中石化一人士指出,中石油可能会继续保持其谈判的立场,如果真正破裂的话,在技术方面,中石油并不会过于担心。如果真的到了要退股的地步,可能的结果是中石油独立做这个项目,中石化增持股份的可能性不大。中石油有能力独立操作并顺利提前一年全部完成西气东输项目吗?
此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规划总院院长苗承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承担设、施工任务的中石油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我国目前建成总长约1.2万公里的输气管道,除陕甘宁气田到北京的管道是同国外公司合作外,其他均由中石油设计施工完成。其中近两年完成的陕甘宁气田集输工程及陕甘宁气田至北京、西安长输管道工程设计,都达到当今国际水平。在管道的施工组织力量和时间上也是完全有保证的。他指出,我们现在的技术和施工能力都是可以胜任的。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秘书处秘书长刘积文告诉记者,虽然西气东输工程距离之长,任务之艰巨,在我国管道建设史上是罕见的,但是西气东输项目本身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而且中国公司在石油管道方面有着几十年的丰富经验,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服务体系,并拥有专业门类齐全的施工力量,中石油纵然独立操作西气东输项目,技术上也不存在问题。她同时指出,安全稳妥地操作这一项目要求中石油必须向国外采购最先进的设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设备的采购更不存在问题,相反还有很多国外先进的设备生产商争相竞标。
1000多亿元巨额投资 中石油面临资金瓶颈
据史兴全介绍,整个西气东输项目工程上游投资约需要273亿元,管线投资需要435亿元,下游需要852亿元,这样就需要1560亿元投资。
据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2003年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完成投资116.5亿元,到去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东段靖边至长江三角洲已建成通气,西段新疆塔里木至靖边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刘积文对记者说,西气东输同时是一项耗资庞大的工程,其顺利如期竣工必须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她还是希望西气东输工程能够顺利引入外资,这将给工程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中石油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指出,目前西气东输的回报率在12%左右,如果外资公司真的撤出项目的话,对“西气东输”工程也没有太大影响。
外资集体退出未必坏事 国内资金成本并不高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则认为外资集体退出未必就是坏事。他告诉记者,现在西气东输的气价偏高,下游企业压力很大,不利于下游市场开发。而且中间环节占用资金空间太大,外资退出后,可以对西气东输工程重新进行评估、审核,重新估算气价。
韩晓平认为西气东输项目并不缺资金,他提出,国内资金成本不高,可以采用项目融资等办法与国内银行合作,还能降低整个操作成本,有利于市场开发更快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