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为塑机行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我国塑料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为中国塑料机械行业的迅猛成长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每年生产塑机的销售总额不及进口塑机总额,尤其是信息产业及其他高科技产品,国产塑机与进口塑机因技术差异所造成的效益差异十分巨大。 目前,注塑机分为肘杆式(机械式)、全液压式、全电动式、电动/液压复合式四类,这四类各有各的优缺点,各有各的市场。在我国,产品结构不甚合理,肘杆式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而全电动式注塑机在国内还是“瘸腿”,目前没有一家企业正式批量生产,仅作样品机进行宣传。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主要配件如伺服电机和滚珠丝杠均依赖进口,附加值最大部分被国外厂商拿走,而且还带来售后服务难题。此外电动/液压复合式在国内仍是空白。 随着高精度塑件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注塑机制造成本的降低,全电动式注塑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动/液压式注塑机作为一种集液压和电驱动于一体的新型注塑机,它融合了全液压式高性能的优点和全电动式节能的优点,已成为当今精密注塑机发展的方向。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市场,手机机体90%以上的塑料件全部由国外塑机生产,以塑料为主要原料的数码产业,国产塑机更是无缘问津。 从发展来看,我国注塑机起步较晚,如仅靠引进,难以实现超越转变,在国际竞争中难以找到位置。业内人士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引进的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如果引进技术至少与国外保持10年差距,要迎头赶上,就必须从发明开始。无论全液压式、全电动式、电动/液压复合式,还是目前国内使用量最大的肘杆式,并不能因为它有市场、应用规模最大而放弃发明,仍要围绕提升稳定性、提高效率、降低能耗进行改造升级,全液压式就是从传统的单缸充液式逐步完善到现在的两板直压式的。 优化我国注塑机结构的出路在于加大高精度、高技术含量注塑机的投入与开发。注塑机的研究与开发的特点是开发周期长、投入大,正常情况下,从发明到出产品大约5-10年。 一方面是由于技术难度大,另一方面是资金及人才不足。另外,目前国家对引进先进装备实行的免关税、增值税的政策,更是对注重科研开发企业的重创。
中国塑料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
塑料机械基本状况
目前,从事塑料机械及相关产品制造的企事业单位约600个,其中可提供塑料成型设备及重要的专业制造企业有250家左右。据中国轻工机械协会和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塑机中心塑机行业年度统计基础上进行测算,这250个单位2000年就业人员为4.95万人,比1995年的6.04万人减少了29.29%。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205人,比1995年的6535人增加了25.55%,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043人,比1995年的529人增加了97.16%。工程技术人员在职工中的比例已从1995年的10.21%提高到2000年的16.58%。减员增效、优化企业人员结构取得了明显效果。2000年全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7.17万元,为1995年7.41万元的2.32倍。
塑料机械进出口
塑料机械是国际贸易的重要产品,年贸易值在200~300亿美元之间。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塑料机械的出口,如意大利1997年产值为35.50亿美元,出口25.50亿美元,达到产值的71.83%。德国近年来出口产品也均在其产值的70%左右。
近三年是我国塑料机械产品出口处于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长期以来出口创汇一直在5000万美元左右,1998年首次超过一亿美元,2001年达到2.38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1.09%。由于塑料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设备需求的多样性,2001年进口产品也是增加较快的一年。
中国塑料机械值得深思的地方
塑料机械制造业从整体上开发能力不强,开发单位提供的新技术知识产权难以保障,造成整机性能雷同。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装备水平,为主机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专业生产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同发达国家相比,国产设备制造技术存在着较大差距,产品附加值偏低。从生产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是全国上下广大业内外同仁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