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导向
发布时间:2004-02-10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
产业分析
人浏览
一、石油行业
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增加后备储量,实现东部稳产、西部和海域有较快发展,坚持油气并举,扩大对外合作,努力拓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
(一)原油勘探。
以寻找优质可动用储量为目标,突出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塔里木和酒泉盆地实现增储上产,加强渤海湾和吐哈盆地滚动勘探实现增储稳产,积极准备柴达木盆地实现新突破。通过完善注采井网,加强三次采油等措施,保持老油田稳产或减缓产量递减速度,同时搞好制约油气产能发挥、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地面集输系统的改造。积极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开展风险勘探和合作开发。
(二)天然气勘探。
以满足西气东输工程最低资源需求为前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和川西地区以及东海西湖凹陷为重点,深入评价四川盆地储量规模以满足两湖地区市场需求,扩展预探范围,以寻找规模控制储量,力争有新的重大发现。
(三)原油生产。
实施原油产量与构成的战略调整,进一步做好东部油田调整挖潜工作,努力减缓产量递减;加快西部和海上油田增储上产,努力弥补老油田产量递减。
(四)天然气生产。
根据下游市场情况和管道建设进程,大力强化气田开发前期评价工作,科学安排产能建设计划,避免产能积压和资金占用,提高天然气开发整体效益。
(五)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加气站的建设。
加快原油管道建设,调整运输布局和运输方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原油运输成本;重点确保西气东输和忠县武汉的天然气管道按期开工建设、建成和运营,同时对老管道进行安全性改造,解决管输瓶颈,确保油气田正常生产;改造建设加气站、民用管网等,实现天然气"二次增值"。
(六)技术发展重点。
1.油气勘探:建立油气勘探快速评价决策系统,以含油气系统动态模拟技术为主线的海相碳酸盐岩成烃机理、深部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和评价系统;研制开发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复杂结构井、多分枝水平井、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研究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2.油气田开发:优先发展注水油田高含水后期油藏描述、剩余油监测、稳油控水配套技术,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技术,低渗透油藏、稠油油藏、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3.油气储运:开展寒冷地区油气集输技术、天然气高效除砂设备研究,管道风险管理和管道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地下储气库设计建造技术研究。
4.完善和提高一批已具备先进水平的技术:完善和提高以山地、黄土塬及深层地震勘探为主线的高精度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系列;全三维地震和四维地震技术以及油藏动态经济评价技术;海上平台设计技术;海底管线结构设计、铺设及泄露监测技术;水下自动生产技术;海洋环境调查及预报技术;高含水油田节能降耗系统配套技术;三次采油油气水处理工艺配套技术;复杂油田地面工程简化工艺配套技术。
二、石化行业
(一)石油炼制与销售。
按照国家新的汽、柴油质量标准,突出产品结构调整,优先安排提高汽、柴油质量的二次加工装置和炼油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以提高汽油辛烷值,降低汽油中烯烃和硫含量为目的的重整装置、烷基化装置、甲基叔丁基醚装置和加氢装置的改造和建设;以提高柴油十六烷值和氧化安定性、降低硫含量、提高柴汽比为目的的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及延迟焦化装置的改造和建设。加快进口含硫原油加工装置以及千万吨级炼油基地的改造和建设。重点建成镇海、茂名、广州、福建、金山、高桥、金陵、大连、兰州等大型炼油基地。发展成品油管道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增强油品配送零售能力。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2003年1月1日,车用汽油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新标准(GBl7930_1999),硫含量不大于0.08%,烯烃不大于35%。
轻柴油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新标准(GB252-2000),硫含量不大于0.2%,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不大于2.5毫克/100毫升,十六烷值不小于45。
(二)乙烯及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纤原料。
加快现有乙烯的改造和合资乙烯的建设,配套改造聚烯烃装置,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合成树脂专用料的比例,提高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自给率;发展为合纤配套的原料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和聚酯等。继续完成现有乙烯装置技术改造。结合乙烯改造和合资乙烯项目的建设,改造和新建大型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纤原料生产装置。
(三)技术发展重点。
1.炼油技术。
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开发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催化剂和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轻汽油醚化、固体酸烷基化技术;生产低硫、低芳烃、高十六烷值柴油的催化剂,汽油清净剂及柴油添加剂等。
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开发含硫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大型化、馏分油加氢精制及单段加氢裂化、中压加氢裂化、含硫渣油加氢、大型硫磺回收等技术。
重油深度加工技术:开发劣质催化原料加氢处理、超短接触催化裂化、延迟焦化新技术以及新一代重油催化裂化和重油加氢催化剂、渣油加工组合工艺等。
生产过程优化技术:在未来2-3年内建成完善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框架,逐步形成支持决策层、利润层和生产成本控制层的信息集成系统,自动处理整个企业有关财务、原料及设备管理、生产计划、销售和分销活动等信息,并提供电子商务平台。
高档润滑油和高等级沥青生产技术,以及与炼油配套的催化剂、添加剂和助剂的生产技术。
2.乙烯及合成树脂技术。
先进的分离技术,如高效节能的分凝分离技术、催化精馏加氢技术、混合冷剂制冷技术;超冷凝气相聚乙烯、环管本体法聚丙烯国产化成套技术;共聚单体、催化剂等配套技术;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合成树脂新产品,能力大、选择性高、热效率高、操作周期长的裂解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