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2003年纺织行业的辉煌,最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当数棉纺织行业。且不说非典的影响,单就棉花价格一涨再涨,就挤干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然而,就是在这样不利的形势下,棉纺织行业依然实现了各项经济指标的高增长。1~11月份,纱产量达到842.93万吨,超历史最高水平,预计全年可达940万吨;布223.32亿米,同比增长9%;棉制纺织品及服装累计出口达243.73亿美元,占全行业出口的34.3%;实现利润58.93亿元,同比增长27%。
棉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60%的纤维加工量。近三年来,随着棉纺织行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产能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向沿海地区集中、向原料产区集中、向出口大户集中、向民营企业集中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生产能力控制的格局,体现了市场竞争的结果,也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棉纺织行业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大大推进了棉纺织工业的发展,2000年以后棉纱产量年增长达100万吨,即使是在去年我国棉纺织行业受到了原料成本暴涨的巨大影响,但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纱产量仍将历史性地突破940万吨,在此基础上,全年还进口了70万吨的纱。
棉纺织行业能在2003年成本增加、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取得骄人的成绩,充分表明我国的棉纺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再不会因为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使行业一蹶不振;相反,企业能够理智地判断市场,科学地安排生产。在非典期间,许多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和生产抗击非典的防护用品;面对棉花价格大幅上涨,许多企业研制和开发多种纤维、差别化纤维混纺产品,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果说棉纺织行业2003年经济运行取得的成绩令我们骄傲,那么,这种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更让我们引以为豪。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