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是个系统工程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不论哪个行业,包括染整业,首先要为下游行业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明确你的客户是上帝,以至要做到让客户的客户满意。特别在买方市场下,你不做或是做不到,机遇势必被别人争走,可能你就会被挤出市场。如,当前的原料中异性纤维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不少染整厂在成品车间增加了一班人马剔除异性纤维,大大的增加了用工和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要成为高档的印染产品就更难了。建议要从原料质量抓起,同时,棉纺企业要加强管理,尤其近年来色纺和色织产品增加,管理更为重要。盼望原料、纺织企业从质量、品种、设计等方面下功夫,多为印染产品的最终效果、风格考虑,为生产中高档印染产品提供良好的基础。印染产品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改变印染技术的瓶颈问题,不仅要有高档的染整加工技术,还需要有高档的原料,纱、布和好的组织设计。
管理要从基础做起
观念、意识和机制(并非仅仅是国有企业的事)的转变,这是管理的基础。因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管理运作模式是不一样的,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比较偏重于生产和技术方面,这固然是很重要的;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更要着眼于市场、产品、服务和效益,着眼于创新和竞争,同时又不能以牺牲人们的生存条件为代价。过去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我的理解并非技术不重要,而在同等技术条件下,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在过去传统的生产、技术管理中,也还有许多有益的东西,其中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是最重要的,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重现性是最重要的。常言的色差、纬斜、缩水仍然是较难完全解决的综合性问题,特别是色差问题就更多,难就难在他是综合性的,多因素的,道道都是关。抓住了关键的内在质量,还有重要的外观实物质量,如布面的效果和手感等等,如果我们的企业对这些最最基础和关键的东西也做不到,那现代管理从何谈起呢?当然,市场(包括营销)、研发创新(包括生产技术)和管理都是不可放松的关键。现代管理包括战略管理、企业营运流程再造、生产组织设计、人力资源开发、财务管理控制、企业文化建设等等,还要利用好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例如计算机控制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包括ERP信息管理技术、CRM客户管理系统、SCM供应管理、资本运营技术(如何实现资本扩张或市场覆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等)。在这些中间,我认为如何做好决策管理是更重要的,决策失误往往难以挽回。以上所说的归纳为一点,即管理要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从关键抓起,管理是企业腾飞的牵引力。
技改花钱要重实效
首先要解决信息问题,技术信息进来得比较快,但准确的市场信息和产品信息相对较难得到。虽然改革开放后出外考察、观展、参展以及在国内的展览也多了,但总的来说,商业气氛较浓,而专业性、准确的引导性不够,专业人员参与活动的机会还不够。
要积极、持续地做好技术改造工作。技术改造是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止境的。要做好技改工作,首先要做好市场和产品调研,把市场和产品准确定位;然后根据市场和产品的需要去选择技术和设备定位,找准先进性、实用性、适应性的最佳结合点;要如实地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效果,计算还贷能力的可行性,花钱要重实效;技术改造必须与管理创新(包括机制转换)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加强检测手段的提高;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雷同,防止简单跟风;要体现自己的拳头特色产品和创新;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延伸而浪费资源。
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特别是重大项目,要发挥合力的作用,也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应该重视关键、实用、有效和新意(并体现先进性),要注重工程化、用于生产;在产品开发的同时,要关注应用开发,同一产品增加了一个新的用途,同样会带来研发创新的效果。美国杜邦公司的弹力纤维(莱卡)从用于针织产品为主推广到用于机织产品,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应用开发的实例。研发中要积极发挥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出了一个好产品,如果可以不断延长它的流行和使用周期,保持它的“新度”,它就会大大降低成本。这几年来,随着休闲服的流行,以及有些产品用工多、环保成本增加等因素,一些发达国家逐步退出。如牛仔、灯芯绒、斜纹类产品等,由于市场不错,我国大量的上了不少雷同的项目,造成了中低档水平的产品在价格上恶性竞争,对此必须有意识地避开,或是从同类产品中开发出新的内容,或创出新的用途,这才有利于保持产品的寿命和“新度”。
整合资源避免重复
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你卖鸡蛋,我卖鸭蛋,避免撞车,在当前国外的一些大染化料助剂企业的整合中做得比较好;如果你卖鸡蛋,我也盲目跟着一起卖鸡蛋,那很可能最后两者一起提前完蛋。台湾省、韩国、日本在纺织业的竞争中非常注意这方面,中国大陆的强项产品,他们尽量避开,而注意发展中高档、高附加值的产品,关注欧美市场以及我国的中高档面料市场,在功能性产品、差异化产品、高科技产品、智能化产品方面下功夫,同时,关注了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方面的开发。台湾省的服装、家饰和产业用三大类产品目前结构为80∶10∶10,预计到2010年调整为60∶20∶20;韩国拟将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从目前的20%到2005年提高到38%,2010年达50%。广东省中山市有不少纺织企业是台湾省的企业家投资的,有的是搬过来的,可以看到他们的产品与大陆的大类、大路产品是不重复的,而且整体水平比较高,大多销往欧、美、日等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这样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取得更大的效益,避免恶性竞争。
尊重知识以人为本
我国的印染技术、印染产品要上去,就需要有一批能专下去的专业人员,加上各方面的配合,才能见效。因此人事工作要体现人力资源开发,避免简单地用知识化代替了专业化,要人尽其才,而不是简单的“管人”。另一点,就是要加强高级技工的培养,这样的人国内外都缺,因为他们属于又要会动脑筋又要会动手的高级人才,产品好坏,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竞争归根到底是意识、观念和人才的竞争。
产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类生存条件为代价。我国的染整业近年发展势头较好,但也必须看到,发展快和好的地区是在我国东部和东南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集中。近年,有的地区生产的增长势头较猛,水资源和环保问题必须有所考虑,国家和这些发达地区要有个整体设想,需要有一个技术和产品政策,因为这是一个地域性、全局性和行业性很强的大问题,应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品牌之战不进则退
对发达国家而言,品牌是他们在技术优势之外找到的对付发展中国家资源、劳动力优势的又一个有效武器。一方面利用大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高利润的中高档市场;另一方面在对外的经济输出中已由第一步大量产品的输出到第二步资金、设备、技术的输出,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第三步品牌输出(品牌营销,品牌整合),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中高档市场是好企业的目标,你不进则退,否则永远是个“打工仔”。我们在寻找下游名牌产品合作的同时,要加强开发,创自己的拳头特色产品的品牌,创企业的品牌,设计的品牌,以至人才的品牌。品牌的基础是质量、品种、创新、服务、信誉,有了这些好的基础,加上宣传,才能出品牌,品牌不是靠领导树、“专家评”、媒体吹或是包装公司包出来的。综上所述,染整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保、创新、机制这六个字。
中国纺织报 卢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