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2003年的下半年,来自手机、DVD和其它数字消费电子制造业的增长性需求最终推动了该市场的复苏。转入2004年,各电容器厂商都乐观地认为,市场增长的势头将不会停止,于是产能提升计划纷纷出台。然而这些举措必将促使电容器产品的价格在2004年继续下滑,最终将导致整个产业的洗牌重整。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分会秘书长潘大男表示,2003年中国铝电容器、陶瓷电容以及薄膜电容的总产值约为1,100~1,200亿人民币,其中铝电解电容器约为450~500亿,陶瓷电容500亿,而薄膜电容的产值相对较小。
尽管中国电容器生产的规模庞大,然而高性能、尤其是耐高温(105~115摄氏度)、中高压/大容量的电容器产品仍需要进口。潘大男举例说,在对产品安全敏感的应用中(如变频器),整机厂商还是相信进口的电容器产品。事实上,在中国的电子产品贸易逆差中,逆差最大的第三名就是电容器。“在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中国厂商生产小批量产品还可以,但大批量生产合格率还不尽人意。”他补充说,“因此,中国无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电容器生产大国,但从技术角度讲,中国还不是电容器生产的强国。”而电容产业的特点也正好符合了中国整个电子制造业的特点-高度离散和制造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一个高度离散、技术水准参差不齐的电容器供应大军。
数量众多是中国电容器制造商队伍的一大特点,单是铝电解电容器制造商就有200家左右。但由于总体规模小,多数厂商的生存之道维系于产量的提升,这已经导致电容器产品的价格不断走低,而这一局面在2004年也未必会改变。潘大男说:“根据最新的资料、目前大多数电容器制造设备厂商(包括台资厂商)的订单大增,表明国内电容器厂商正在积极准备扩充产能,或者又有新的工厂将开始进入这一竞争激烈的领域。因此2004年中国电容器产能将继续上升,而价格持续走低的态势已经基本铸锭。”他同时还介绍说,高端薄膜电容制造设备目前基本没有国内供应商,但国外供应商今年在中国的接单情况也不错,因此预计明年在国内生产的高端薄膜电容出货也会增加。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