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钢总公司认真贯彻“每天从求新开始”的企业精神,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成果,为济钢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点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带动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一炼铁厂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537,比去年同期提高0.192,喷煤比达到125公斤,提高15公斤,毛焦比451公斤,降低15公斤。一炼钢转炉煤气同比多回收26m3/吨钢,炉龄达到14144炉,提高5035炉。截至11月份,济钢实施重点攻关的33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已有28项达到预定目标,占84.85%,有30项比去年有显著改善。由于指标改善,预计年可创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
新产品开发、品种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1750m3高炉-120吨转炉-中厚板精轧线全线贯通。1—11月,累计生产各牌号新产品45.16万吨,内销新增产值2757万元,新增效益2112万元,生产出口新产品创汇5527.93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5.9%、285.4%、301%、267%。影响重点新产品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生产量大幅度增加。累计生产8个品种钢,形成了济钢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钢生产大幅度提高,1—10月,共生产品种钢板90万吨,占42%,增长5.33%,9月份以后稳定在45%以上。
对清洁生产有了新认识,形成了新思路。实施314项节水新项目,为实现废水零排放奠定了基础。对煤气资源的科学利用,形成了按工艺需求,量化热值、分类供应、精确配置的新思路,实现了热值的稳定。
各项技术创新项目进展顺利,成果数量增加,水平提高,作用显著。今年成为济钢历史上技术创新项目投资最多、质量最高、效益最大的一年。截至11月份,第一批降成本项目已完成34项,其中17项已通过验收。据初步测算,已投入的各类创新项目实际创造效益2.93亿元,预计年创益4.3亿元。优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今年共征集2002年创新成果300余项,其中,36项通过省级鉴定,80多项通过省
冶金总公司鉴定,共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中国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冶金科技进步奖92项,获奖数量和等级都创历史之最。
质量管理实现持续改进,成功获得2003年全国质量管理奖。组织完成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三体系整合,进一步完善规范了各项管理,卓越绩效管理得到初步推广。
据测算,全年技术创新项目全部到位后,可创经济效益3亿元,新产品开发量有望实现46万吨,新增产值2800万元,品种板比将达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