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交通运输的国内外对比及今后发展的重点(2001)

交通运输的国内外对比及今后发展的重点(2001)

发布时间:2004-01-08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交通运输

导  读:

  我国的运输事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仍然是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一)铁路

  1.对比

  (1)我国的技术装备水平还不高

  铁路复线及电气化率较低,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等技术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列车速度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高速铁路还是空白,集装箱和冷藏等现代化运输发展较慢。

  (2)我国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差距还较大

  据考证,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将计算机运用于铁路生产与管理中,如60年代中期日本国铁研制了铁路客票座席预约系统(MARS101),美国太平洋联合集团研制了综合运营管理信息系统(TOPS),70年代初期加拿大铁路公司CN在引进TOPS的基础上研制了铁路运输报告及管理系统(TRACS),法国国铁开发了货运集中管理系统(GCTM)等。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发达国家铁路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运用于铁路生产与管理中,各类专业信息系统不断走向综合化、集成化,使铁路向操作自动化、管理系统化、决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铁路为了追赶世界潮流,在“九五”期间,主要进行了铁路客票系统、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建设。但由于各业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独立开发建设、自成体系,各系统之间的连通性和相互操作性很差,大量的基础数据需各系统各自维护,大量的管理信息难以为其他信息及其管理人员利用,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

  (3)我国的铁路网规模总量不足

  美国国土面积与我国相当,铁路网规模是我国的3倍多,我国西部地区路网密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2%。

  2.建议发展的重点

  (1)加速发展快速客运系统,尽快建设高速铁路

  为解决主要繁忙干线客货运输运能与运量的突出矛盾,满足旅客运输快速、方便、舒适等方面的巨大需求,促进技术升级,实现铁路现代化,应加快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连接各省会城市和其他大型城市,由客运专线和客货混跑快速线组成的城市间快速客运系统及高速铁路。

  (2)积极推进集装箱和快捷货运系统,持续发展重载运输

  以改善货物运输质量,提高货物送达速度,积极开展多式联运,实现门到门运输为目标,初步形成铁路集装箱货物运输系统。

  (3)加速铁路信息化建设

  提高铁路各信息系统的整体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深入开发、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及信息系统,逐步实现铁路市场经营、运输生产、社会服务、安全保障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现代化。  

  (二)公路、水路

  1.对比

  (1)基础设施的技术装备方面

  我国高级、次高级路面仅占公路总里程的42.5%,而美国已达到65%;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不足美国的1/5,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13.5%;公路站场设施落后。早期建设的一批码头吨级偏小、设施落后,专业化水平底;沿海主要港口航道已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要求,成为外贸运输发展的“瓶颈”。内河三级以上航道仅占总通航里程的7%,而美国高达61%,欧洲干线航道及其主要支流均已实现千吨级船舶畅通无阻;内河港口装备陈旧,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2)公路基础设施方面

  目前世界各国的公路总长度约2000万公里,约80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已达20万公里。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些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公路里程约占世界公路总里程的55%,高速公路里程约占世界高速公路里程的80%以上。美国现有公路总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最长,分别约占世界公路总里程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30%以上和近50%。目前,许多国家的高速公路已不再是互不连接的分散的线路,而是向高速公路网的方向发展,美国已形成了约6.9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网,西欧各国和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公路网基础好,高速公路也逐步成网,欧洲正将各国主要高速公路连接起来,逐步形成国际高速公路网。

  我国的公路建设在全国尚未形成一条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高等级公路大通道,在国内区域范围内也未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公路网络。

  (3)公路运输方面

  自本世纪20年代左右到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路基础设施、车辆等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以汽车运输为代表的现代公路运输已经在经济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外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公路运输行业中少数规模很大的大企业与大量的分散的中小企业并存;公路运输进一步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汽车运输业正逐步向工商物流的全过程拓展;逐步扩大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运输组织与管理方法先进。

  我国公路运输工具技术水平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水平,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管理和生产经营的程度较低。运输市场发展不完善,运输管理水平偏低。一方面,运输生产未能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缺乏主导运输市场的大型运输企业;另一方面,公路运输场站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无法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站场作业服务;加之现有运输企业通信和管理手段落后,导致企业车辆的运用效率低。

  (4)水路运输方面

  港口布局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管理先进,能够适应国际大型化船舶运输的高效、现代化大型港口还很少,至今我国大陆尚没有一个港口能够成为国际航运枢纽港。内河航道多数处于自然状态,内河主通道中还有约50%未达到规划航道等级。海事、救助机动反应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在20年以上。

  2.建议的发展重点

  (1)交通信息化方面

  一是加快运输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的开发研究。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提高交通生产、管理营销的信息化水平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面向市场建立交通电子商务营销网络,为旅客货主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为企业间的商务电子化建立起网络平台。开发快速货运信息系统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提高生产组织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发展水路货运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水路运输产业。

  二是加快开发和应用智能运输系统。以提高路网使用效能和道路通行能力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网络系统关键技术,重点解决智能化运营和管理、集成信息服务、专用短程通信和标准规范制定等问题。研究适合国情的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模式和技术,提升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性。开发并建立公路交通综合信息系统,包括网络环境下不停车收费系统、高速公路紧急事件处理系统、道路运政管理系统等。完善路面和桥梁管理系统,建立部、省、地(市)三级公路管理数据库,实现路网规划、建设、管理、运营、评价、养护的计算机辅助决策。

  三是加快建立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高交通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性,增强信息技术的适用性、兼容性和安全性,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2)交通建设与运输生产方面

  在公路交通方面,以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通用性技术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开发公路路面修筑、排水、再生技术和特殊土质处理技术,提高路基路面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研究开发不同地质条件下公路修筑成套技术,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加强深水特大跨径桥梁、长大隧道成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发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关键技术。

  水路交通方面,开展集装箱码头、大型专业化码头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推广深水筑港技术,重点解决专业化、高性能码头装卸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加强港口装卸工艺流程仿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港口装卸工艺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研究航道建设和疏浚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对船舶运行控制系统的开发,逐步实现船舶管理动态化、实时化和船岸一体化,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是“十五”交通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增加投入、集中力量,重点攻克一批对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典型意义、长期难以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如沙漠地区高速公路修筑技术、防沙固沙技术、特殊土质条件下路基施工技术、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低造价公路路面技术等,以及西部地区桥梁、隧道修筑技术,山区河流急、险、浅滩整治技术和高坝通航技术。针对特殊地理和地质条件下交通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的技术需求,围绕节省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的可靠性、耐久性,以及降低营运成本等,加强工程前期研究和技术标准规范研究。研制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研制推广先进、高效、实用的技术和装备。加强西部地区交通科技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新技术推广政策的研究。

  (3)交通安全保障方面

  建立危险品运输管理与监测系统。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和保障系统以及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评估系统,研究开发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以及防止或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的模型系统。研究开发水上安全监督、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海上救助、航行保障等先进技术手段。研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逐步推广公路隧道火警检测与报警系统。推广客运车辆数据记录仪。

  (4)交通决策支持方面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软科学研究,重点加强对管理体制改革、加入世贸组织后交通行业的适应与竞争、交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问题的研究。积极开展综合物流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政策、国外交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总之,要通过加强软科学研究,积极探索交通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不断提高交通科学决策水平。

  (三)民航

  1.对比

  (1)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民用机场在规模、数量、技术装备、管理等方面全面提高,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机场建设,无论是机场数量、规模,还是装备水平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民航信息化水平与民航事业的发展仍不相适应,与国际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是:各单位对信息化的战略性、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组织协调力度不够,仍然存在信息化与生产管理“两张皮”现象;信息封闭和垄断严重,系统之间互联度差,信息管理体制不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信息化市场管理薄弱,市场行为亟待规范;信息化人才普遍短缺,部分单位人才外流严重。

  (3)据预测,世界航空货运量在未来20年中将以年均6.4%的速度增长,而客运平均年增长率为4.7%。亚太地区这一新兴航空货运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更快。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为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其航空货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中国的航空货运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未能从航空运输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给航空货运业以正确定位,“重客轻货”、“货随客走”的经营思想还很严重。二是客货运输发展失衡。这也是民航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之一。在民航510架的运输机队中仅有3架波音747、2架MD11和1架波音737全货机。在1115条航线中仅有10多条中美、中欧、中日和中港等国际、地区货运航线及少量国内货运航线。三是货运市场不规范,航空货运收益水平下滑。近年来航空货物运输量增长较快,但是航空货物运输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运输量的增长。四是货运网络远未形成及地面配套设施和延伸服务不足,体现不出航空货运高速、优质的服务优势。

  2.建议的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航空货运业

  近几年来,世界上主要的航空公司都已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加强了货运在公司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并把发展的中心移向亚太地区,在我国的周边地区营造国际航空货运网络。日本、大韩、新加坡和国泰等航空公司已进入航空货运10强行列。近两年来,美国联邦快递、大韩航、法航、意航、日航、新航等航空公司都开通了到中国的全货运航班,并不断增加航班密度。在国内,航空货运业也面临多种运输方式的竞争,铁路提速后的“行包专列”和公路的“零担货运”都对航空货运造成很大冲击。

  近年来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结构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客运市场增长趋缓而货运市场增长强劲,把航空货运作为航空运输业新的增长点已成为广泛的共识。飞机和机场利用率低是我国当前民航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但也是航空货运战略发展的突破口。发达国家的航空公司和机场长期探索和尝试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发展货运来充分发挥飞机和机场设施等大型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益。与世界主要大型机场相比,我国机场昼夜繁忙程度差别极大,这为航空公司从事夜间货运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提高机场设施的综合使用效益,提供了很大的机动余地。

  应重视研究中国航空货运的发展,研究并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一套有别于旅客运输的独立的货运市场管理政策法规体系,从货运市场准入、市场竞争、运价体系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优化航空货运资源的配置,提高航空公司货运竞争能力。加快我国民航的中枢工程建设,组建航空货运枢纽和网络。重视货运机队建设,适当引进全货机,改装一部分客机,购买一些“二手机”,并提高腹舱载货能力。努力提高航空货运的经营管理水平,引进收益管理系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高质量服务、生产和管理信息系统等。

  (2)编织西部支线航空网

  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5216万人次,占全国的39%;而西部12个省、市、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0%,目前仅有民航机场49个,仅占全国民用机场的34%,200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约2700万人次,仅占全国的20%左右。西部地区机场规模、设施、装备水平还很不高,不适应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需求。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将优先发展基础设施,民用机场作为基础设施的内容之一,计划在西部地区形成以西安、成都、昆明、兰州、乌鲁木齐、重庆等为枢纽的轮辐式航空运输网络,建立西部地区空中交通的快捷通道,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结合西部地区的特点,应大力发展支线航空运输业。目前,我国民航公司共有70座级以及以下各类支线飞机68架,占运输机队总量的13%,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支线飞机的比重一般在30%左右。我国应调整机队结构,增加支线飞机的比重。

  (四)管道运输

  1.对比

  (1)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和中俄、中哈等大口径、长距离过境管道的规划和建设,传统的管道施工技术与方法难以适应现代管道施工要求,而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技术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手段。国外许多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管道自动焊接工艺,其技术日趋成熟,焊接一次合格率已达到97%~98%,而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2)国外的管道技术服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确保管道运输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我国这方面的服务水平相差很大。只有管道技术服务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向产业化方向迈进,才能真正发挥为各类管道安全保驾护航的作用;只有管道企业的经营者真正认识到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严格执行国家经贸委2000年17号令,定期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和维修,才能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2.建议的发展重点

  管道运输相对于铁路运输具有投资省、安全密闭、基本不占地的优点。目前,我国近70%的原油、100%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但是,管道运输是在一定的压力下运行,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埋地管道又存在腐蚀性,而且埋于地下不易发现。经过调查发现,由于管道的腐蚀穿孔造成的跑油、土地污染和停输抢修的直接损失每年达数亿元,而且威胁着人身安全。因此,应重视管道特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对埋地管道的及时检测,确保管道运输的安全。  

[信息来源 《我国若干重点领域科技发展动态》 2001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rusj6oam0ea.html?WebShieldSessionVerify=uYybq9BIX88RZGbUQrsh

拷贝地址

上一篇:小炼铁厂停产对炼钢市场的影响

下一篇:国外微电机发展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交通运输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