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年终岁末,回眸过去,SARS肆虐、棉价飚升、退税下调、配额设限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我国纺织业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一年。尽管如此,我国纺织业还是冲破重重羁绊,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局面:据统计,1~10月份,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03亿元、利润327亿元、出口641.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61%、30.95%、26.56%。回顾往昔,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展望未来,摆在纺织业面前的是不是一条坦途?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规划咨询部主任张军胜。
成就斐然前景乐观
针对2003年我国纺织行业取得的可喜成绩,张军胜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犹为突出:一是我国纺织工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大部分纺织企业的盈利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三是针对美国设限大多数纺织企业采取了有理有力的举措;四是纺织企业能够抓住加入WTO带来的辐射效应,力争扩大产品出口,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张军胜同时剖析了我国纺织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积极因素不少:首先是全球经济的复苏,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提供了契机,很可能将此良好势头带入2004年。其次是美元对主要货币的贬值趋势,客观上刺激美国之外的主要市场进口需求。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因此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汇率的变化情况就成为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美国之外的市场出口的重要因素。一些货币的升值,客观上刺激了其进口需求,为我国扩大对相关市场的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2004年国际纺织品市场的竞争将会日趋加剧,但世界各国对中、高档纺织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加大。最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浪潮方兴未艾,将为我国扩大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创造更多机遇。
张军胜认为,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有利的形势,但同时也要具备忧患意识。事实上,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将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调低出口退税率。这将会增加纺织企业的出口成本,有可能影响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一些纺织企业原本处于保本微利的商品有可能放弃出口,一些面临激烈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可能被迫退出国际市场,进而使中国出口增速和总量扩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出口退税增量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担后,是否会引发新的欠退税以及跨地区收购出口受限等问题,也需引起高度重视。
破冰前行任重道远
针对我国纺织业在2004年能否继续走强?纺织服装还将面临哪些困难?有哪些难题亟待攻克?张军胜认为,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纺织业要想继续走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促进行业关键性技术的进步。着重抓住五大技术的突破:一是纤维生产技术,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加快差别化、功能化、高仿真以及高性能纤维的研制;二是纺纱技术,发展新型气流纺、喷气纺、紧密纺等新型纺纱技术,提高精梳纱比重,增加先进的清梳联、自动络筒机的使用比例;三是织造技术,重点发展新型织造技术、电子提花技术,积极采用新型织机,大力提高无梭织机的比重;四是染整技术,从花型设计、电子分色、电子制版、电子调色到精细加工的全过程,系统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开发和使用新型的染化料和助剂,大力推进新型环保技术,重点要攻克天然纤维高档后整理技术、化纤仿真染整技术、多种纤维混纺和复合纤维染整技术、生物酶整理技术,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和生态、环保产品;五是设计与开发新技术,推进电脑辅助设计、制造和管理技术,主要是抓好织物组织设计和花型图案设计,跟上国际流行趋势。
二是稳定纺织纤维原料供应。积极推进棉花价格与国际接轨,棉花标准与国际接轨,棉花销售形式与国际接轨。加快规范化的棉花现货和期货市场建设,合理规避棉花市场风险。棉花国库贮备管理必须和棉花企业的经营彻底分开,建立比较完善的国库贮备制度和办法,根据国际市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棉花最低保护价,保护棉农利益。对于羊绒、茧丝、苎麻、亚麻、大麻等特色资源,适当运用经济杠杆,稳定原料供应。加大科研投入,改善天然纤维的品种开发和品种改良。加快化纤原料基地建设,提高主要化纤原料的自给率,鼓励化纤产业的垂直一体化整合。主动降低化纤原料关税,形成上下游合理的关税结构。
三是积极推进纺织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开发、生产营销方式发生变化,使上下游企业之间、最终产品生产企业与市场之间、技术供方与需求方之间出现全新的连接方式,使企业投资的盲目性和产品的趋同性得到改善,促进企业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以先进、高效、稳定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为基本单位的行业信息网络;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查询便捷的行业信息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为行业和企业培养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适合国内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规则。
四是加快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不合理、效率低的问题,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产业的信息化差距大。入世后,在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信息化加快的国际竞争中,企业极需加快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可以预料,从纺织服装的产品特性来看,在未来若干年内,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以及运行情况的好坏将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五是加快研究和掌握WTO规则,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国际接轨的关键首先是观念、理念上的接轨,就是在企业管理能力、科技水平、市场运作方式与手段上真正取得平等对话的实力。为此,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全球观念”,加入WTO后,国内竞争逐步国际化,国际竞争逐步国内化,要考虑和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一个产品、一个企业的发展置于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同时也在全球化大生产中认清、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六是加快认证步伐,积极参与反倾销诉讼。随着关税壁垒的取消,反倾销、反补贴等非关税壁垒会不断增加。目前除欧盟外,其他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地采取了给予中国应诉企业分别裁决待遇的做法。应诉的企业反倾销税低,不应诉的企业则被裁以超过100%的高额反倾销税。我国近几年一直提倡“谁应诉、谁受益”的政策。如果以“终止协议”或“价格承诺”的方式结案时,只有应诉企业才能参加出口数量限制的分配,其他未参与应诉的企业再出口时,则必须交纳反倾销税。胜诉企业还可以申请其他权利,如出口优先权,来落实受益问题。
七是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我国的纺织企业要抓住机遇,大力拓展非洲、拉美、东欧等新兴市场,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经贸关系的同时,具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可到境外投资设厂,加大纺织项目和产业向外转移力度,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张军胜最后强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处于生死抉择重要关头的世界纺织服装业间的竞争无疑会日趋激烈与严酷。我国纺织业如何在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夹缝中寻求平衡?如何在新的贸易规则下出口创汇实现立竿见影?只有那些善于谋划和勇于主动出击的纺织企业才能劈波斩浪,由孱弱逐步走向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