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效经济:发展中国家新一波的经济浪潮
未来的经济将是电效经济,不发达国家走向发达必须选择电效经济模式。不可再生能源的现有存量约束,环境的约束,国家的安全,都使得以往那种不计能效,不顾电效的模式显得不切实际。电力的生产是重要的,但有效的使用电力,提升电能的效率,让单位电力产生更大的功效,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就一定要确保安全和有效率的制造作业营运,保证产品的品质,降低产品的成本,而这一切,都与电效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企业的外部竞争力,未来将首先表现为内部的电效控制力和电效改善力,企业的市场能力,将是企业有效提升电效能力的一种外化,延伸和结果。
国家政策导向——提高电能效率
为什么提高电能效率将是趋势和未来?这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我国电力供需初步达到宏观平衡后,是否还需要提倡提高电能效率?应该看到,我国电力供需在1996年以后基本达到总量平衡,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电力消费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全国人均发电装机约为0.22kW,相当于美国1996年统计数据的7.1%,而人均用电量约为773kWh,仅相当于美国1996年水平的6.3%。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电力消费的进一步增长。特别在进入以信息、电子、生物技术为代表,从集中到分散,从等级结构到网络结构,从简单选择到多种选择的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力因其优良性质继续发挥其它能源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会更高,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品质也将提出更大、更高的要求。所以从社会和国家的长远、持续和稳定发展的角度,提高电能效率仍是势在必行。
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基础上,于近年相继推出专项的《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和《关于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是节能政策在电力领域内确立和发展的明示。所以说,不存在争论是否需要提高电能效率的问题,而是需要探讨怎样提高电能效率的问题。从两份纲领文件中可以明确地体会到提高电能效率领域新的准则和趋势。电力的消费本质就是一个电效高低的问题。中国提高电能效率行业新的任务,就是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以及减少由于电力的污染造成对设备、产品的破坏,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低成本优质电力服务的目的。也就是,不再是单纯地节约用电数量,而是以增进电效,提高电力使用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和目的。这种新的提高电能效率概念——电效,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角度来考虑提高电能效率工作,建立在不降低用户生活质量,同时满足用户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基础上,既是现实的,又是发展的、动态的。电效,是中国提高电能效率行业的趋势;电效经济,是发展中国国家的经济方向、未来。
电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电力从发电到高压的输电配电、再到低压配电及使用,三个环节分别有不同的效率:发电效率、高压输配电效率和低压配电及使用效率。简单说,发电侧、高压侧和低压侧三个效率的总体表现就是我们所说的电效。按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发电效率和高压部效率是由国家电力公司来控制的,而低压配电及使用侧则是用户侧管理的内容。事实上,我国业已采用了超临界参数机组、循环机组等新的发电技术,大大提高了相关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而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输电新技术的研究,包括超导电缆输电、调谐输电方式;灵活交流输电(FACTS)等等也迈进了试点应用的阶段。而在现阶段,提高低压侧的用电效率,即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电能在终端侧即用户侧的利用效率,因为适合中国的国情而在中国市场上有更大的潜力。目前,我国许多工矿企业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旧设备和工艺,工业产品能源的利用率只有32%到34%,与国外相差10多个百分点,如果能够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因此AsiaNet亚太公司不失时机地,将于近期推出的KUIKER快客系列电效产品,必将成为提升电效、成为企业快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快人半拍的利器。
社会经济导向——电效与电力成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好的政策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相关方的利益驱动法则,才能得到最好地实行。电力作为一种优良的资源,其使用首要考虑的当然是电力的成本。当前,之所以需要大力发展低压电效系统,也正是因为它符合中国国情,有助于降低电力的综合成本和层次成本,达到用户、国家电力公司和环境的多赢。
首先,用户用电要交电费。这是电力成本最直接的一种体现。在工业企业,尤其是能源密集型的治金、化工、纺织和加工等行业,电费已经成为紧随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之后的第三或第四项大的开支;在酒店、超市、商场等商业企业,电费成本通常是除场地费用和人工成本以外的最大支出。因此,提高电能效率成为时尚、成为流行,成为一度的“风暴”,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通过对成本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会发现,电费仅仅是企业用电成本的一部分,在有些应用场合甚至不是主要的部分。用电的成本同时包括安全用电的成本(比如因电力故障停机造成的产值损失)、设备的维护成本、设备更新的成本(特别是贵重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以及系统增容的费用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电力质量水平相对较低,电力线路中浪涌、谐波、电嗓声、欠压过流等现象相对频繁,这就造成了上述成本的居高不下。而通过使用电效系统,可以达到纯化电力的作用,在节省电费的同时使车间,使二级配电系统的用电效率有整体的明显改善;有助于在提升用电效率的同时,改善用电的安全成本。这样,低压侧电效系统将带来低压配电系统的全面升级,改造和革新,KUIKER快客电效系统将为用户节省与电力和设备有关的50%的综合运营成本(电费成本+设备维护成本+设备更新成本+系统增容成本)。所以说,电的效能,电的品质,将会比电的节约,电的节省有更大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是更高的一个理念层面的思想和概念。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电力成本的最大负担者(当然理论上也应该是最大的收益者),应该是从事发电和高压输配电事业的电力公司。我国的电力事业,主要通过国家电力公司进行运作。从这一块成本来讲,主要是新增发电能力的成本,也就是新修发电厂或者新增发电机组的成本。如果用U来代表用户电力需求(USER),用G代表国家发电能力(GENERATING),而用F(FACTOR)表示用电效率,则三者的关系是U = G * F。显然,无论用户需求(U值)维持不变还是有所增长,一个较高的效率(F值)都可以带来国家发电能力(G值)某种程度的需求缓和。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电力需求是一项相当惊人的社会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电力补贴。电力补贴同时潜在地制约了其它国民预算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等等。所以,一个提高的电效,可以令发电事业的国家综合成本大大下降,从而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另一方面,由于电力经济体制转轨,行政能力的相对减弱和节能资金的不落实,加强了供应方节能提高电能效率的难度。但值得欣慰的是,其于以上所述的企业成本理由,低压电效及其导致整体电效提高的过程,完全是一个用户企业侧自主、自愿的经济选择。所以,电效系统因之在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两方面的双赢效应,在我国有着极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再者,由于电效提升带来的国家新需电力缓解,将大大地减轻环境污染和治理成本,有利于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现实储量等原因,我国现阶段发电的一次能源仍然以煤为主。而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比重还很低,只有48%左右(美国90年代的水平为86%,英国为76%);同时,煤炭也是石油系燃料中最“脏”的原料之一,意即SO2和CO2的排放比例较高。所以,通过用户侧二次配电系统带来的电效提升,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费量和负荷水平,从而减少新建电厂投资和一次能源消费量,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所以,电效的提升,相当于创造了一种完全“绿色”的能源,或者说“绿色”的能源消费方式。它,是电力消费和提高电能效率市场的必然趋势。
电效经济:发展中国家新一波的经济浪潮
2002年8月21日,法国《费加罗报》在第二届地球峰会期间载文认为:中国在普及用电方面给全球做出榜样。要让提高电能效率技术真正普及并为中国的电效经济发挥重大影响还任重而道远。
同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电效经济——必定会成为发展中国家下一波的经济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