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青浦的申雅密封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汽车生产零配件的中外合资企业,四个多月前,上海节能监察中心的“节能警察”们发现这家企业存在浪费能源的现象,建议他们整改。近日,“节能警察”再次对这家企业进行了复查。
结果令他们非常满意。该公司不仅虚心接受建议,淘汰了高耗能的机电产品、回收了蒸汽冷凝水、制定了空调使用规定管理制度等,还计划在明年结合公用设施改造及西气东输工程,将所有的生产线线路和照明布局进行一次节能大调整。
“感谢上海的节能警察对我们的监督,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我们一定要将节能问题放在优先的位置加以考虑。”上海申雅公司技术办主任问庆武诚恳地说:“通过能源节约,企业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还大大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各国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节能,活跃在上海各种用能单位的“节能警察”们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五年前,上海为配合《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的颁布实施,上海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节能行政执法机构--节能监察中心。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本领高强的20多人执法队伍,从设计图纸、到供能、再到用能的各个环节,任何浪费能源的现象都难逃这些节能警察的“火眼金星”,五年来他们共对上海1000多家单位实施了节能监察。
“我们刚开始执法的时候,曾遭到许多企业的抵制,但现在不同了,大多数企业都十分欢迎,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一位名叫祝伟的“节能警察”说。目前,中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5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2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耗能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市场效益。
事实上,已经有许多企业尝到了节能的甜头。位于黄浦江边的“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大厦,以前每天的水、电、天然气三种一次性能源的消耗费用超过了13万元,为了将高额的能源消耗降下来,该单位运用了智能化的节能设备,一年就节约用电和天然气124万元。
目前,这座银灰色的88层大楼内,白炽灯全部换成了节能灯,餐厅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开启灯光,不再象往日将所有的灯一律打开。公共照明系统由计算机联网控制,用电量也会变成数据,实时传送到中央控制计算机。大厦内的中央空调系统全部采用变频装置,非常聪明,能根据客房的热负荷自动调节送风量。根据各种会议的日程安排,会议厅的空调也会在会议开始前的合适时间自动开启,甚至车库的通风系统也是依据一氧化碳的浓度数据自动调节开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的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位居中国城市之冠,但与此同时,由于节能工作在全市的广泛开展,上海的单位能耗大幅降低,能源利用效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来自上海市经委的统计表明,从1990年到2002年的12年间,上海的能源消费总量从3191万吨标准煤增长到6118万吨标准煤,几乎翻了一番;而在此期间,上海的GDP从756亿元上升到5408亿元,猛增了7倍多,全市万元GDP能耗从4.22吨标准煤下降到1.13吨标准煤,上海的能源消费增长远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各行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使企业适应能源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能源成本、环境成本的变化,上海目前正在全市积极推行国际上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合同能源管理”,通过大力发展能效服务产业,在市场运作和政府政策支持的原则下,帮助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