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电子信息产业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

电子信息产业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

发布时间:2003-10-2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电子信息产业

导  读:

电子信息产业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

(一)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产业规模得到迅速发展。电子工业总产值由1979年的81.3亿元增长到1998年实现5000亿元,19年增长了59倍,平均年递增23.9%;电子工业利税总额从1979年的3.4亿元增长到1998年的230亿元,19年增长66.6倍,平均年递增24.8%。电子产品出口由1980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增长到1998年的300亿美元,18年增长了3000倍,成为推动我国出口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通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电信网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已基本形成了光缆、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的大容量、高速率的干线传输网络,建设了城乡公众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公用数据通信网。1998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413亿元,业务收入完成2279亿元。全国公用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超过1.35亿门,覆盖全国的“网格型”长途光缆网基本建成,全国光缆总长度达到100万公里;全国电话用户已达到1.1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突破2300万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0.6%,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7.7%。

  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技术的融合,软件产业从计算机附属产业中脱颖而出,作为一门独立的产业迅速崛起。

  2.作为信息产业硬件基础的微电子技术,集成度提高很快,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集成电路由电路集成向系统集成发展,传统的模拟技术正向数字技术发展。

  3.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空前扩大,因特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实现网络技术的宽带化、高速化以及服务功能的智能化、综合化,相应技术难度和投资强度也增大。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道路,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问题十分突出:

  1.技术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国内产业发展

  发达国家集成电路0.3μm技术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我国尚处在攻关阶段;发达国家电子整机元器件片式化率已达60%以上,我国还不到10%。

  2.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弱,影响产业竞争力,使国内市场需求转向依赖国外

  发达国家的电信和广播电视已全面向数字化过渡,各类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程度低,关键技术和软件受控于外方,国产通信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过低。

(二)技术发展总体目标

  重点突破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生产及应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采用数字技术、优化产品设计、开发专用芯片为重点,尽快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在移动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领域中,主要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商用化水平,并形成规模化生产,自主开发并拥有技术专利的产品比例有所上升。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关产品有较大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封装技术实现重点突破,初步形成以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为主的技术进步运行机制。

(三)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

  1.集成电路技术

  集成电路是微电子的核心和主体,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以掌握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为目标,近期采取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战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集成电路技术水平及产品水平,对前瞻性技术进行开发,为技术更新及产品换代作好技术储备。

  这一领域近期技术发展重点有:

  (1)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技术

  1)基于VHDL的高层次设计系统开发及工具实用化;

  2)“片上系统”集成电路(SOC)设计技术;

  3)设计重用(REUSE)技术开发;

  4)高层次数模混合信号电子系统设计开发(VDE AMS);

  5)适应先进工艺(设计)技术需要的布图技术研究;

  6)亚微米及深亚微米甚大规模版图设计系统实用化及层次式验证方法研究;

  7)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化工具开发;

  8)集成电路建库及建库工具的研究开发;

  9)集成电路CAD应用技术研究;

  10)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优化技术开发;

  11)先进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研究;

  12)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研究。

  (2)集成电路微细加工技术开发与工艺示范线的建立

  1)集成电路工艺模块开发及模拟验证;

  2)超薄氧化工艺研究;

  3)微细图形光刻技术研究;

  4)PCM工艺质量监控技术研究;

  5)工艺兼容性研究。

  (3)砷化镓集成电路技术

  1)光通信系统用GaAs超高速集成电路技术;

  2)移动通信用GaAs微波集成电路技术;

  3)φ3英寸GaAs工艺制造技术;

  4)GaAs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5)GaAs集成电路CAD技术。

  (4)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1)高密度多层陶瓷外壳生产工艺研究(CPGA LCCC系列);

  2)高密度陶瓷封装技术;

  3)高密度塑料封装技术(PQFP/TPQFP.SOP/TSOP/SSOP);

  4)新型封装技术(CBGA/PBGA.Flip chip);

  5)MCM技术(MCM-C MCM-D)。

  (5)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1)可测性技术;

  2)测试程序及测试程序库开发;

  3)测试码自动生成及测试码转换;

  4)ICCAD与测试系统链接技术;

  5)中测及测试分析技术;

  6)成测及生产批量测试技术。

  2.软件技术

  随着信息和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软件作为信息处理的基础和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软件的发展给人类的思维活动和生存方式、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近期软件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将分布在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个方向。基础软件和支撑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信息安全、软件开发平台以及电子商务系统,它们均具有极高的技术附加值,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两个方面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将改变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薄弱的现状,对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和全面的影响;应用软件包括网络、通信、企业资源管理、财税、金融、保险、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教育娱乐等多个方面,通过通信软件的发展,将争取到2000年使我国应用软件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此外应筛选、优化LINUX软件;以家电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为目标,建立嵌入式软件的开发生产基地。

  近期的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有:

  (1)64位、安全的、自主版权的操作系统和中文处理技术

  操作系统是一切其他软件与硬件的结合部,没有一套技术先进、性能完善、安全可靠  的操作系统,其他软件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随着硬件技术进入64位时化,操作系统越早达到64位的技术水平,为其他软件达到与国际水平同步保留的时间就越多。因而,发展64位的国产操作系统应当是软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文处理技术包括:共用中文信息平台、机器翻译系统、非键盘输入方法、以及各种中文检索技术,中文电子印刷排版技术等,在这一领域内进行技术开发,其成果将促进对于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使用,直接有益于在各个行业中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2)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信息化基础的关键。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操作系统必须掌握在我国自己手中,才能保障信息网络安全、高效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为开发、建立我国自主的网络统一应用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嵌入式操作系统

  作为信息家电的核心与基础,嵌入式操作系统将在不久的将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嵌入式操作系统和信息家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将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国内在这一方面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在国家的扶持下,可以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业。

  (4)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

  信息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的建设需要信息在网上流动,极大地存储有效数据、高效地利用数据和充分地共享数据是使信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必由之路。

  对数据库和信息挖掘技术进行开发,并尽快转化为产品,将有效地促进各行各业对于信息这一生产力要素的利用,加速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同时,完善的信息存储和利用工具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将资源的管理和人们商业行为相结合,从而改善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企业与顾客间的信息交换和商业处理过程。目前,美国、日本、西欧各国以及部分亚洲新兴经济发达国家都已经明确地把电子商务作为经济转型的关键措施,作为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手段。

  电子商务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或几种软硬件产品,而是一种新的经济和贸易方式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手段,因而电子商务的标准和流程处理模式,将极大地影响国民经济的运作方式,电子贸易系统不应被视为应用软件,而应被作为国家发展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工具和手段。

  (5)基于企业的设计开发和生产控制平台

  企业技术进步以及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在于掌握新技术和推出新产品的能力。大力推广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是企业加快产品更新速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工作。对于电子信息领域自身而言,几乎所有新技术(包括计算机仿真和测试)、新产品的出现与竞争,都离不开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和改进。对于其它产业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产业的技术进步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仿真、生产以及可视化计算与模拟已经成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技术保障。EDA平台的发展将培养出大量极具市场潜力的产品和成果,培养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6)软件开发平台和生产管理工具软件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越来越多地需要计算机和软件的帮助,面对飞速膨胀的需求,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变得越来越无法适应和满足。

  根据软件复用技术的观点,在面向对象、构件化以及JAVA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生成先进的软件开发平台,实现从代码到应用的可重复利用以及和硬件平台无关,确定相关的国家标准体系,建立和建设国家软件构件库,指导整个产业软件的研究与生产方法,将大大提高软件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信息化对软件产业提出的要求。

  软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也意味着对于支撑软件开发、生产和质量的有关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些工具的开发和利用,将保障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水平,保障软件产品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将对整个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7)信息安全技术

  随着信息和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协同工作、公文处理还是在线交易领域,信息安全和身份验证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经济与社会生活必有可少的工具。

  3.现代通信系统

  (1)光通信

  光通信是现代电信网的基石,当前的发展方向集中在波分复用(WDM)和联网应用上,波分复用技术是当前实现光纤大容量传输的最有效手段,采用WDM技术不仅可以为电信网提供极大的传输容量,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中继器,降低长途传输成本。目前以SDH为基础的电信网络技术已成为传输主导技术,以WDM为基础的全光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

  接入网是目前电信网的“瓶颈”,也是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发展重点,引起了各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和运营部门的极大关注。光接入技术与其他接入方式相比,具有运行费用低、面向多媒体新业务的特点。针对呈爆粉笔式增长的IP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压力,以ATM为基础的宽带无源光网络(APON)将在近年引入,发展潜力巨大。

  这一领域近期技术发展重点有:

  1)波分复用技术 国际上商用系统容量已达320Gb/s(32×10GB/S),下世纪预计可达Tb/S量级。我国已开发出80Gb/S(2.5GB/S×32)WDM系统,并已上网试运行。

  近期重点开发16×10Gb/S TDM系统,并上网运行。

  2)宽带接入技术 重点开发APON的时分多址技术、ATM信息的装拆和传输技术、网管技术及宽带接入技术。

  (2)交换技术和智能网

  今后十年,是电信网数据业务量陆续超过电话业务量的阶段,与之相应,以电话交换为基础的网络将逐渐向分组化网络特别是宽带IP过渡。据分析,分组化网络中的ATM和IP网将长期共存互补。近期相对较成熟的ATM将起主导作用;中期ATM将侧重核心业务和高质量业务,IP将侧重网络边缘和低质量业务;长期来看则IP不但将成为主导通信协议,而且将扮演网络交换的主要角色。我国ATM设备(2.5G-10G)已投入通信网,80G-160G的也将完成。用于接入网的ATM交换网络、话音接口、宽带接口、IP功能的综合交换机也很有意义。

  随电话的普及率的提高,各种新业务不断增加,对网络控制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网(IN)将呼叫处理与业务处理分离,由集中节点进行控制,业务生成快,维护成本低,市场增长将十分迅速。

  这一领域的近期技术发展重点有:

  1)交换技术 着手解决基于路由器的IP网在接入和核心部分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利用大量现有SDH基础设备为目的,结合IPOVER/SDH/WDM技术,开发骨干网上应用高速路由器,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在即将到来的IP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智能网 在已取得CS-1成果的基础上,要加紧开发适应市场要求的CS-1新业务,进行CS-2和IN与INTERNET结合的研究试验,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为研究开发CS-3打下基础。

  (3)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固定无线接入

  移动通信是目前电信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2300万户,到2000年将达4000万户,这一发展趋势对目前以固定电话为基础的电信结构将产生重大影响。以GSM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成熟,我国也已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以宽带CDMA为主体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处在评估阶段,预计在2003~2005年会投入使用。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新一代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即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频谱使用效率高、话音质量高、支持数据通信、支持调度功能、保密性好等优点,因而受到用户的青睐。此领域无疑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也是民族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一个难得的切入点。

  卫星通信是现代信息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构成当今三大通信支柱。我国卫星通信从改革开放以来已得到迅速的发展,邮电公用干线网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建成公用通信网7万条线路,解决了国际通信和港澳通信;各部委、军兵种已建立VSAT专网约80余个,通信地球站达8000多个;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收转站已达1.5万个,电视单收站已有15万台以上,最近为实现“九五”期间村村通电视的发展目标,已从国外购置10000套直播电视接收设备,发放给边远农村,用以接收卫星传送的中央电视台8套节目,这为卫星电视产业的发展拉开了序幕。总之,卫星通信在我国政治、军事、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未来五年,将有12个全球卫星通信系统(约1170颗卫星)投入运营。主要用于国际漫游、国内漫游和固定通信,直播卫星系统的市场发展也十分看好。

  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路(WLL)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在中国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它有着便于施工、便于维护、应用灵活、扩容方便等优势,目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影响它在电信网中大范围应用的因素在于成本,还须进一步降低。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在专用网中也有相当大的市场,具有数据、话音、调度功能的无线接入系统将在电力、银行、石油、水利、煤炭等领域,为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通信质量发挥作用。

  这一领域近期技术发展重点有:

  1)移动通信

  a.GSM系统研究,完成以降低成本、互联互通、支持IP数据业务为方向的技术研究;

  b.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完成系统体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过渡和兼容问题、候选方案比较、多媒体业务和应用、专用测试仪器等研究;

  c.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完成系统体制论证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关键技术的突破,相关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测试平台的建立;

  d.高速寻呼系统的研究。

  2)卫星通信

  a.高、中、低轨道卫星通信和卫星通信系统总体方案研究;

  b.新型固定卫星通信系统研究;

  c.宽带大容量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研究;

  d.非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集成;

  e.低成本农村用卫星通信系统研究;

  f.卫星通信(VSAT、IDR、IBS、TAMA等)系统产业化研究;

  g.航空卫星通信系统及设备研究;

  h.卫星通信系统网络结构、网控、网管和网络互联技术研究;

  i.Ku、Ka、EHF等卫星通信用高频段微波收发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j.卫星通信多媒体、ATM和TSDN技术研究;

  k.卫星数字电视直播系统及设备研究;

  l.海上与地面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

  3)固定无线接入

  a.多种技术体制的无线本地环路系统的研究;

  b.应用于专用网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

  4.计算机与网络产品

  计算机技术要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设备国产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所需的各类系统和设备,研制开发专用计算机系统和相关外部设备,进一步完善大中型计算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实现小批量生产。重点发展低成本、延迟高、带宽的互联技术,重点发展网络设备(集线器、网关、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交换机)、保密设备(加密机、支付密码器)、终端设备(网络终端,多媒体信息终端,POS终端,以及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信息家电)和高端服务器产品开发。

  信息网络承载综合业务(统一网络),将传统上自成体系的电话网络系统、电视网络系统和数据网络系统合为一体。可提供更高的传输效率并能够改善商业应用,同时极大地降低使用费用,统一网络可以减少电话费,带动基于Web的电子商务、交互电视、远程医疗和教学新兴业务,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这一领域近期技术发展的重点有:

  (1)网络管理和应用软件平台;

  (2)基于自主版权算法的、安全可靠的高速路由器;

  (3)基于自主版权算法的、安全可靠的高速交换器;

  (4)IP电话、IP传真卡;

  (5)TELE-WEB的研制;

  (6)专用计算机系统及外设;

  (7)智能化、数字化的家庭网络及终端。

  5.数字音视频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数字压缩处理技术迅猛发展,广播电视发生着划时代的变革。发达国家积极将模拟电视广播体制向数字电视广播体制变革,包括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高清晰度显示。将来的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会演变为交互式综合业务信息传播的终端,是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一领域近期技术发展重点有:

  (1)数字电视系统技术体制和相关标准、规范研究;

  (2)数字电视接收机整机系统优化设计技术;

  (3)数字电视系统软件技术;

  (4)信道和信源解调解码技术;

  (5)图象与声音效果处理及格式变化技术;

  (6)扫描驱动专门技术;

  (7)高清晰度、大屏幕PDP显示技术和CRT投影技术;

  (8)机顶盒(包括:卫星直播、地面广播、有线广播)技术;

  (9)数字电视发射机整机设计技术;

  (10)新一代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及播放机机芯、伺服系统及光头专门技术;

  (11)新型音频编码解码技术及专用集成电路技术(ASIC)。

  6.电力电子基础技术

  高效地利用电力,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一方面是电力供应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电力的巨大浪费,大量低效率陈旧技术设备在大量使用,造成了投资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环境。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电能的转换效率,特别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和智能化功率变换技术,可以将用电效率从传统的30%~50%提高到80%以上。通过技术及产业化工程,使国家电力电子应用的应用水平、生产能力紧跟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实现产业化,替代进口。目标是在近两到三年内,通过支持重点企业,形成中小功率单管、功率模块、智能模块批量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达到国际90年代初期水平。

  这一领域近期技术发展重点有:

  (1)电力电子器件

  1)双向强电抑制晶闸管;

  2)RSD大功率二极管;

  3)智能化功率模块应用。

  (2)开关电源

  1)电力操作供电系统;

  2)感应加热成套设备;

  3)通信电源系统。

  (3)运动控制

  1)DSP变频控制装置及相关软件;

  2)矢量控制技术应用。

  7. 新型元器件与关键材料

  (1)表面贴装元器件

  重点支持若干个片式元器件生产基地,提高水平,争取在2~3年内片式化率达到40%以上。以实现多品种、规模化生产为目标,开发关键生产工艺、关键原材料生产技术和关键专用生产测试设备,提高元器件片式化率,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2)新型显示器件

  1)液晶显示器件(STN_LCD、TFT_LCD)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建设TFT_LCD生产线,尽快提高产品技术档次,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配套能力,提高中高档STN_LCD和TFT_LCD用原材料的国产化率。

  2)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

  对已有一定基础的30英寸以下的工艺技术加速推广,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开发研制40英寸以上的彩色PDP产品,争取在2000年前后突破关键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

  3)超高亮度LED和激光器

  超高亮度LED 经过几年的技术攻关,材料生长、管芯制作、封装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少数单位已掌握超高亮度兰光LED的基本制作技术,应重点支持进行批量生产技术开发。

  激光器通过技术攻关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建立激光器标准线,争取在2000年内解决批量生产关键技术,实现小批量生产,为今后产业化打好基础。

  (3)电子功能材料

  1)高性能软磁铁氧体及钕铁硼磁性材料。

  2)新型电源(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及材料

  在镍氢电池的产业化方面,首先应注重解决原材料及配套件的供应;在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方面,利用我国现有的科研成果和引进技术相结合,尽快规模化生产。

  3)宽禁带高温半导体器件

  SiC、GaN是继Ge、Si、GaAs之后新一代的重要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宽禁带的特点,使其有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可以发兰光等重要特性,在航空、航天、航海、雷达、通信、制导等方面应用潜力很大。在高测量、石油勘探、汽车电子等方面也有潜在市场。

  国内目前GaN器件已获初步突破(FET和兰光二极管)。

  SiC二极管和SiCFET等正在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应择优支持解决如下关键技术:材料生长技术,欧姆接触、肖特基接触技术,掺杂技术;到2000年解决SiC、GaN器件关键加工工艺,生长出具有商用价值的SiC、GaN材料,研制出器件,完成设计定型。

  4)新型传感器

  5)新型半导体材料(SiN、GaAs、InP、SiC、GaN、GeSi单晶及外延材料)

  SiC体单晶 国内目前已建立了电学参数Hall测试方法,解决了电极制备等技术问题。具备了开展SiC单晶制备条件,已开展SiC、GaN及GeSi薄膜生长的工艺研究,优化工艺参数。

  需解决如下关键技术:升华法SiC体单晶质变场设计技术及晶体生行技术,氮化铝的SiC体单晶掺杂技术,电学参数及晶体缺陷参数测试分析技术。

  到2000年达到如下目标:实现SiC体单晶生长工艺,并制备出符合实用要求的SiC单晶;开展SiC、GaN及Gesi薄膜工艺生长研究,制备出符合实用要求的产品。建立上述材料的测试规范。

  6)电子专用材料

  重点是使高纯化学试剂、液晶材料、彩色显示管用荧光粉、功能陶瓷材料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批量生产。

  目前须解决的技术关键有:氮化铝抗水性前料制备,流延成型技术、金属化技术、烧成技术、多层封装技术、有管状化铝的技术等。

  8.专用设备与测试仪器

  (1)电子专用设备

  电子专用设备是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基础手段和技术支撑,是电子整机和产品生产用固定资产的主要投向(一般技术改造投资的60%以上用来购置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电子专用设备近期的技术发展将瞄准基础产品和整机的发展方向,突出集成电路生产中的少数量大的关键设备以及部分新型元器件生产线设备,以满足用户技术发展的需要。

  近期发展重点有:

  1)半导体研制专用设备;

  2)节能灯生产设备;

  3)真空开关管关键生产设备;

  4)新型显示器件(LED、LCD、PDP)用关键设备;

  5)新型可靠性与环境试验设备;

  6)磁性材料烧结设备;

  7)混合集成电路组装线;

  8)超大容量点容器生产线;

  9)绿色电磁制造设备;

  10)表面贴装(SMT)关键设备;

  11)气候环境、力学环境试验设备;

  12)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生产线设备。

  (2)电子测试仪器

  近期对国内已经研制成功且技术与国际水平相差不大的仪器,组织小批量生产,增加品种,提高可靠性、安全性和电磁兼容。

  1)集成电路自动测试技术与自动测试系统

  a.测试方法的研究;

  b.可靠性设计技术;

  c. 验证系统;

  d. 数字IC、模拟IC、数模混合IC测试技术与测试系统;

  e. IC在线故障检测仪。

  2)新型元器件电参数测量技术与测试系统

  a. LED、LCD、PDP的测试方法与测量仪器;

  b.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测试仪器系列;

  c. 片式元器件测试夹具及测试技术;

  d.射频频率元件的测试技术与测量仪器。

  3)通信测量技术与测量仪器(系统)系列

  a. 通信通用测量技术及测量仪器;

  b. 数字传输测量技术及测量仪器系列;

  c. 光纤传输测量技术及测量仪器系列;

  d. 无线移动通信(含寻呼机、GSM、CDMA手机及基站)、微波移动通信的测量技术及测量仪器(或系统)系列;

  e. 交换网络设备测量技术及测量仪器系列;

  f. 接入网、终端设备的测量技术及测量仪器系列。

  4)数字电视、广播、音响、多媒体的测试技术及测量仪器系列

  a. 数字调制电视信号发生器系列;

  b. 视频信号分析测试技术及测量仪器系列;

  c. 音频信号分析测试技术及测量仪器系列。

晋中工业信息网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8002/news/d_1nrusj6oaluvr.html?WebShieldSessionVerify=2NTviythSnfxNz3aoG41

拷贝地址

上一篇:电子信息产业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

下一篇:机械工业“十五”规划及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电子信息产业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