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监测站2200多个,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同时,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和区域监测网等。
到2005年,国控环境监测网络调整为:环境空气监测网站226个,测点数793个;酸雨监测网站239个,测点数472个;水质监测网站197个,监测断面1074个;生态监测网站15个。
目前,我国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
环境监测及监测仪器发展趋势:
1.以目前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
2.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3.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
4.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5.环境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6.环境监测仪器将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及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企业有140余家,年产值4.8亿元,约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2.3%。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产品是各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监测、噪声与振动监测、放射性和电磁波监测仪器。我国生产的烟尘采样器、烟气采样器、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污水流量计等环境监测仪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国产大型实验室用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气相色谱仪等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尚依赖进口。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产品基本集中在中低档的环境监测仪器,远不能适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①技术档次低,低水平和重复生产严重,规模效益差。
②产品质量不高,性能不稳定,一致性较差,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
③研究开发能力较低,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分析
“十五”期间,国家环保总局计划要装备400多个国家网络监测站,350多个环境信息中心,100个城市空气地面自动监测系统,这些都要靠仪器仪表来完成,其中涉及到的市场份额就达十亿元至数百亿元。
一、环境质量监测
全国环保系统及各部门、行业、企业已建监测站4000多个,从业人员6万多人,还有几万个环境科研院所。近几年来,正是环境科学及监测分析仪器的装备更新换代和提高水平时期,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每年投资购买仪器装备约2亿元人民币。国家环保总局计划在“十五”期间要装备400多个国家网络监测站,350多个环境信息中心,100个城市空气地面自动监测系统,项目包括:pM、SO、N O、O、C O、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约100个国控水质监测断面自动监测系统,项目包括:pH、温度、电导、浊度、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C O D c r、高锰酸盐指数。初步计划投资15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投资三分之二,地方投资三分之一,这不包括行业、地方和企业的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投资,各部门、各地方根据环境保护任务的需要另有自己的投资计划。
二、污染源监测
国家要对全国1.8万个重点污染企业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以改善环境质量,因此要求1.8万个污染大户要逐步安装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污水监测主要包括:污水流量计、自动比例采样器、pH、C O D c r、矿物油、氰化物和氨氮等项目的自动监测系统,并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废气监测主要包括:工业粉尘、烟尘、烟气SO、N O、C O和烟气流速的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加强实时监控,这些都是较新的,成熟的国产仪器系统很少,而需求量比环境质量监测要大得多,主要由污染企业购买。行业主要是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冶金、造纸、食品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潜在的市场有数十亿元至数百亿元。
三、遥感遥测仪器仪表
国家提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对荒漠、草原、森林、海洋和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也需要对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如海洋赤潮、溢油污染)及污染源进行遥感遥测。国家计划要发射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监测卫星进行遥感遥测,还要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及卫星图片解析系统,对环境生态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国家环境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四、研制开发重点领域
1.环境质量(空气、水质、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2.污水、废气、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3.提高现场采样监测仪器的质量水平和更新换代,研制开发便携式现场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研制开发流动监测车和监测船,为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源监督监测提供快速响应的现代化手段。
4.研制开发机载、车载、船载、星载遥感仪器仪表,如激光测污雷达、红外和紫外遥感遥测仪器仪表等。
发展环境监测仪器的政策措施
1.发展环境监测仪器及其设备是实现监测技术现代化,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信息的重要保证,国家鼓励研制开发和生产国家所需的监测仪器设备。
2.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开发和生产的宏观引导,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仪器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适时制定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明确环境监测的需求和方向,指导和规范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
3.加强环境监测仪器的标准化工作。环境监测仪器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应加强环境监测仪器标准的制定工作。将环境监测仪器标准纳入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与环境监测规范、环境分析、检测方法的制定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进行,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引导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进步。
4.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监督管理,建立一批中介机构,对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状况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布。对在环境监测中用于执法监测的环境监测专用仪器实行“准入”制度。
5.加强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创新工作,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急需的监测技术的科研投入,把环境监测技术的开发列入环境科研重点领域,借助国家各种扶持政策,推进环境监测仪器的产业化和技术升级。
6.促进监测仪器科研与生产结合,鼓励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合作,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的成果转化。
7.走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的道路。对我国目前生产技术落后,国外已有先进的成套技术的监测仪器,鼓励引进国外的关键技术,进行合资生产,再逐步实现国产化。
8.利用市场调控手段,促进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的重新组合,逐步改变监测仪器生产技术薄弱、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市场竞争力低的状况,实现适度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形成一批监测仪器生产的骨干企业。
9.根据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制定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应法规,逐步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区域性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自动化网络系统。通过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建设的示范工程,带动自动化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的形成,扩大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
我要仪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