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取得石油开采关键技术上的突破,该所主持的“深部盐膏岩工程特性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课题在武汉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深部地层盐膏层钻井是我国石油工程界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首先是由于盐膏层蠕动变形,使盐膏层钻井完井复杂和井下套管挤毁事故频繁;其次是难以确定泥浆密度,井下管损达40%。国内外许多深井都因此而未完成钻井尺度,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浪费,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我国已探明的油田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油田深部地层多附存于盐膏岩层下面,因此盐膏层钻井技术难题成为制约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科技人员通过研究,将主要技术攻关集中在地应力的测试与解释、深层盐膏岩蠕动变形规律和井眼治理及套损防止方面。从三维地层变形的角度进行了深部盐膏岩蠕动规律和套损机理研究,通过对三轴应力下套管强度设计及盐层套管使用寿命预测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盐膏岩蠕动压力图谱。准确的地应力测量、辨析和对盐膏层蠕动变形的机理和蠕动压力变化规律的深化认识,为准确分析 套管在井下不同条件下外载分布规律和套管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对盐岩井眼稳定的力学分析、盐岩井眼溶解速率的模拟试验测定、钻井过程中的最优泥浆密度数值模拟,研究人员建立了三维条件下的泥浆密度设计图谱,最终成功解决了泥浆密度的难题,并在江汉、中原、塔里木、新疆塔北等油田的石油开采中发挥巨大作用,累计创造了1亿7千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仅江汉油田安全钻井的合理钻井流密度的确定就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4300万元。应力与套管损坏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为中原油田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3000万元。
摘自: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