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环境问题正在对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已经展开对相关课题的研究论证。日前,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在内的10家项目承担单位,围绕这项名为“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原理”的“973”课题举行了论证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傅家谟,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道基等组成的专家组及来自11个课题组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赵其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了项目的研究意义。他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陆地面积占全国17.7%,人口占全国7.1%,经济却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GDP达2.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4.7%;与此同时,这些地区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正在展开。但是,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气、土壤污染正在对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已经产生不良影响。从近期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些城市及周边水环境质量恶化,大部分水体的有机物和氨氮严重超标,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酸雨未获缓解,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日益加重;大气中有害气体、细粒子和痕量有毒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未经处理的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导致大部分地区土壤硝酸盐、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积累,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农作物因遭受毒害污染而绝产的例子非常多。因此,开展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环境质量演变与调控的基础研究已刻不容缓。
据赵其国介绍,该项目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为目标,阐明东南沿海典型地区(沪苏杭和广深珠)大气和土壤复合污染现状、形成过程与机制,揭示主要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和土/气、土/水、土壤/作物等界面间的迁移、转化和积累规律、通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创建大气二次污染控制、土壤污染修复和农产品污染削减与预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区域宏观污染控制对策和环境质量调控战略。
项目首席科学家骆永明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有关工作设想。
摘编自《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