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在此间召开的“第一届中德燃料电池研讨会”上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的50千瓦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发动机,10月10日通过了中国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测试考核。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的标准工况实际测试考核表明,这台发动机氢气利用率高达97%,电池组发电效率达57%,发动机效率大于42%。各项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据负责这一项目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主任张华民教授介绍,这台50千瓦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发动机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控制,电池组的功率和运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巡检系统可毫秒级监测每一节单电池的电压变化,对电池组中出现的常见故障具有预测控制、自修复功能,关键部件运行良好。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效率高、节能、环保的绿色动力源,被誉为“21世纪上叶的全球经济原动力”。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投巨资开发燃料电池技术。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60年代末开始碱性燃料电池的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他们与北京电工研究所、东风汽车研究院联合研制成功的30千瓦燃料电池中巴演示车,最大时速达到60公里。
去年10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与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了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燃料电池发动机”课题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氢源系统》的任务,到今年8月已开发出20-25千瓦氢/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和30-35千瓦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出50千瓦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发动机。
他说,这台发动机近日将装车试验。目前,他们已申报了19项专利。同时,城市轿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也在准备迎接国家验收。
张华民教授说,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困扰中国,燃料电池因燃料是氢气,排出的尾气是水蒸汽而没有污染,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中国传统汽车工业赶超国际水平几乎不可能,但在燃料电池领域中国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小,中国抓住燃料电池发展的机遇可实现汽车工业的跨跃式发展。
他说,目前,燃料电池发动机比传统汽车发动机成本贵几十倍,大规模应用估计要到2005至2010年。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