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是空气处理机组,它是集中在空调机房的集中式空气处理设备,包括送/回风机、过滤器、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等。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对象包括控制区域的温度、湿度、新风量、冷(热)水温度、压力等。因此,对空气处理机组的控制,主要是对被调区域的温度、湿度及新/回风量的大小和比例的控制。控制目标就使室内的温、湿度维持在适宜水平,且尽量少耗能。空气处理机组监控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空气处理机组监控原理
采用DDC并辅以上位机对空气处理机组进行控制,可同时对多个受控装置实现各种控制功能,这是常规仪表组成的传统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并且在控制内容及规模相同时,可大幅降低总体成本,提高灵活性。
2 空气处理机组DDC功能
空气处理机组DDC的主要功能包括新风温/湿度监控、送风温/湿度监控、回风温/湿度控制、过滤器堵塞报警、新回风比例控制、机组定时启/停控制、连锁保护控制、重要场所环境控制等。空气处理机组DDC设有通信接口,配合上位机可完成综合报警管理、历史记录存储、信息打印、手/自动控制。另外,空气处理机组DDC还可以连接显示器。
3 控制器设计
3.1 硬件设计
空气处理机组DDC主要由主控电路、温度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直流电压电流信号采集电路、开关量状态检测电路、开关量输出控制电路、模拟量输出电路、时钟电路、显示/按键电路、数据存储电路及RS-485通信电路等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空气处理机组DDC构成图
(1)主控电路主要由STM32单片机组成。单片机外挂有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模块,通过软件可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状态判断和控制执行功能。
(2)温度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如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将其采集到的Pt1000传感器的电阻信号输入到恒流源电路转化为电压信号后,再经RC滤波电路接入CPU内部12位A/D通道,通过采样计算后得到当前对应的温度值。为了避免温度测量精度受到传感器外部引线的影响,Pt1000传感器采用三线制接法来消除引线电阻误差。温度传感器信号可用于监测新风、回风、送风及典型房间的温度。
图 3温度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图
(3)直流电压电流信号采集电路将采集到的直流信号通过电阻分压、运放放大、RC滤波后接入CPU内部A/D通道。
(4)开关量状态检测电路采用光耦隔离方式监测外部输入节点。
(5)模拟量输出电路如图4所示。利用单片机PWM功能输出的脉冲信号经光耦隔离、三极管扩流、RC整流滤波后输出可控的直流0~10V或4~20mA信号。该直流信号可用来调节风阀、水阀的开度比例,也可根据需求调节风机频率。
图 4模拟量输出电路图
(6)开关量输出控制电路由单片机的I/O口通过三极管扩流后控制多路继电器输出,增加了对继电器的驱动能力,保证了控制的稳定性。
(7)控制器带有128×64LCD显示屏和按键单元,可实现参数的设置和查询,同时也能对控制器系统参数进行实时调整。控制器提供了RS-485端口,便于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3.2 软件设计
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空气处理机组是一个典型的存在着纯滞后的大惯性系统。它与室内人员流动情况、室内物体、室外气候条件有很大关联,因而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用传统的条件方式也难达到最佳的控制、节能目的。
图 5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流程图
(1)正常情况下,新风阀保持在能吸入基本新风量的位置。当CO2感受元件测得CO2浓度高于系统设定时,新风阀便自动调节到预测值相应的位置。当CO2浓度超过某临界值时,新风阀全开以稀释室内空气。该控制系统不仅考虑室内空气的CO2浓度,还考虑维持室内正压及室内人数。
(2)新风相对湿度的调节与控制。控制器测试室内的湿度值,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若存在差异,则用比例积分环节控制湿度电动调节阀,以使送风湿度保持在所需范围内。
(3)送风温度的调节与控制。控制器根据其内部时钟确定的设定温度,比较温度传感器所采集的室内温度,采用PID控制算法或其它算法,调节盘管的三通调节阀,以使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一致。
(4)过滤网报警控制。风机启动后,过滤网前后将形成一个压差。若过滤器干净,则压差将小于设定值,接触器断开,反之,则压差变大,接触器闭合,控制器将根据接触器的干接点情况发出过滤器报警信号。
(5)安全和消防控制。只有在风机启动,空气流量开关探测到风压后,温度控制程序才会工作。新风机组与消防系统采取连锁控制,当有报警信号时,应停运风机,并关闭新风阀门。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空调节能控制器,该控制器以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硬、软件分配合理,结合PID控制,达到了良好的控制、节能效果。
文章来源于:《电工技术》2012年7期。
参考文献
[1] 华东建筑设计院.智能建筑设计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 荆由印,高月芬,郑国忠.暖通空调设计及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 刘金琨.先进PID控制MATLAB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 王永虹,徐炜,郝立平.STM32系列 ARM-Cortex-M3微处理器原理与实际[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